第三十三章 反什麽(第3/3頁)

“所以,選天子也好、平等兼愛也罷,引來的結果是有人反對,但反對的內容卻是仔細分析種種可能、平等兼愛可能造成的混亂……卻除了儒生之外,並無人直接說這天理難容,也沒有其余人覺得舊時代的規矩就是天經地義不可變動,只是審視我們的道義,從中尋找漏洞。”

“如果說……如今的天下是這樣的,我們的學說一出,民眾以為可笑認為天子不可選、士人認為平等簡直是有悖人倫,那麽,可以說整個天下都會反對我們。”

“可現在並不是,所以天下人對於我們更多的是這樣一種態度:且看看、且觀後效。甚至於包括大多數低階貴族和失去地位的貴族和渴望平等的士人。”

“這就是各國要出兵的最大困難。士卒是由人組成的,就算是魏侯楚王,他也需要兵卒、兵卒上面有士、士上面有大夫。”

“天下士人會選擇忠誠地去執行君王的命令,但在內心他們並不認為我們罪不可恕天理難容。”

“至於最底層做兵卒的民眾,我們在齊國做過一件事,那就是抓獲了俘虜又放回去。這件事帶來的後果,當時看來或許只是小利,但於現在看,楚王魏侯也必須要考慮一件事:萬一他們的士卒被我們俘獲,再有一場大敗,那些俘虜受到我們的‘蠱惑’歸國,怎麽辦?”

他笑著看著每個人,巡視了一圈道:“皇父鉞翎覺得,舉起反墨的旗幟,便能得到天下的認可,然而他忘了一件事……天下,甚至於楚魏各國,都不是一個人,而是千萬人組成在一起的整體,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

“反墨,反的是什麽?反的是我們的道義。”

“我們的道義是什麽?”

“尚賢,平等、兼愛、天下安定、人民富足、無有三患、無有戰爭。”

“那麽,他高舉反墨的旗幟……那就很有趣。他反尚賢,也就是說他要把士人和落魄貴族的上升路堵死;反平等,那就是要把那些心懷大志的豪俠讓他們低人一等;反兼愛,那就是希望天下人交戰血流成河;反天下安定,反人民富足、反無有三患……”

“他以為自己振臂高呼天下響應,我看這就是個笑話。因為多數民眾可能不知道我們的深奧道義,但卻知道我們反對戰爭、希望人民富足、為天下帶去了諸多新工具種子使民眾不再饑困、而且民眾喜歡用好壞來分,除開宋國那些已經發展嘗到了新時代苦難的地方,剩余的還是覺得我們是……好人。”

“楚人眼中,他皇父鉞翎算老幾?論及名聲,又怎麽和我們比?他憑什麽讓天下雲集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