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四方來投(下)(第2/2頁)

每個大城巨邑的或明或暗的秘密墨者們,都在實行這樣的辦法,講義的都在暗處,講錢的都在明處。

既有義,又有錢,還有軍隊,這就是泗上如今的現狀,也就是諸侯如今恐慌不安的根源。

在宋國變亂,各國開始警惕墨家的時候,想要送一批人離開陽夏前往泗上,雖然有些困難,卻也不是做不到。

在場的三個人都同意將甘德送走,在討論路線的時候,一人便道:“陽夏距離宋國不過幾十裏,但是大路上都有楚人的邊卡,不容易通行。”

“宋國如今亂的厲害,各國都覺得泗上像是一種瘟疫,距離越近就越容易染病。宋國已經染了泗上的瘟疫,他們生怕這瘟疫也傳到他們那裏。幾國都已經禁止遊士走動活動了,妄圖閉關。”

“我看走宋國這條路是不行的。主要是人多,不只是甘德先生一家,還有其余一些人。”

陽夏距離宋國確實極近,又是楚國對抗魏國大梁方向的前線,也是防止魏國從宋國繞路、或者將來幹涉宋國的橋頭堡,管理的著實有些嚴。

送個幾十個人倒還簡單,可要是送太多,就有諸多不便。

另一人也道:“我也覺得陽夏入宋不妥。最好的辦法,還是利用在楚地的商人,沿著鴻溝入潁水,至淮河。”

“只要到了下蔡,那就好說了。”

其余兩人也都點點頭,陽夏靠近陳,又近宋、大梁、榆關,這裏是魏楚對峙的前線,也是楚國最先進行變法的地方。

王子定被滅之後,陳蔡等地進行了一場血腥的清洗,大量跟隨王子定的貴族被夷族,為楚王在此地實行變法創造了良好的基礎。

處理了貴族,空出了土地,緩和了本地的矛盾,使得這裏的楚人對於楚王的新政很是認可。

加上靠近宋國和泗上,技術交流也更迅捷,這裏的發展在楚國也算是富庶地區。

以及之前楚國和墨家之前的蜜月期,使得這裏的商業很發達,十個商人裏得有九個和墨家勾勾搭搭,還有一個則可能是秘密墨者。

因為楚國內部的封君權力,使得不少封君有經商免稅的特權,沒有依附貴族權力的商人很難和那些大封君競爭,而墨家的許多道義其實很符合工商業者的利益,他們與墨家親近也是理所當然。

反倒是本地的農夫對於墨家並不是太親近,因為楚王把墨家的路走了,動手把王子定除掉之後又清洗了一大波貴族,分配了土地,相對於幾年前的生活農夫過得相當不錯,對於楚王感恩戴德。

處死的不少貴族,還意味著不少的高利貸也被取消,人都死了自然也就沒人收債。

墨家在這裏的活動,也就集中在了城邑中,城邑之外的農夫知楚王而不知墨者,這也屬尋常。

本地的工商業者、小市民算是墨家在泗上之外發展的主要對象,也是可以幫上忙的親近者。

最難辦的也就是陳地附近這片地方,正如剛才那人所言,一旦到了淮河,那就等同於到家了。

下蔡作為歷史上楚國最後的都城,此時還屬於淮夷邊疆,那裏也是貴族林立,根本不像是陳地一樣可以變法可以實行有效的集權統治,那裏墨者活動如魚得水。

楚王管不到、封君管不了、淮河下遊盡數歸墨家,之前淮河水患,也是墨家從泗上調集了糧食沿著泗水進行的救濟,民皆稱義,所以只要入了淮河楚王的王權根本就等同於無了。

三個人又商量了一陣後,表決之後終於達成了一致的意見。

他們先把消息送回泗上,同時派人和項地的墨者聯系,由項地的墨者進行最終的安排。

項城墨家的活動要更為“猖獗”一些,也是陳蔡地區墨家的活動中心。

墨家將楚國分為幾個大區,按照枝幹組織的模式發展和滲透,項地是陳地的中心區;下蔡是淮水地區的中心區;宛城是南陽地區的中心區;魯陽是汝南地區的中心區;長沙是汨羅江以南湘江地區的中心區。

在楚國活動的明線的墨家負責人是屈將,在郢都;而暗線的中心區卻在襄陽也就是鄢郢。

項城作為陳地暗線墨家的影子政權所在地,正是處理整個陳地事務的首腦,三人確信項地的組織會安排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