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分化融合結盟對抗(四)(第3/4頁)

當然,墨子也會看到林立的工廠生產著幾十倍於之前時代的布匹、繼承了墨辯天志的學者觀察金星淩日以測地日距離的大船遠航在浩渺波濤、去探索天下究竟有多大的冒險家們在桅杆上神色堅毅、課堂中學生們在爭論無窮小運算為零是否合理、普及的農業器械解放了農夫疲倦的手、人人平等成為一個不可冒犯的理所當然、利天下幻想破滅的理想主義者或是乘船遠航,或是留在九州繼續做火種燒掉自己照亮別人……

想著這一切的適呆呆出神,不知道過了多久,耳邊終於傳來了等了許久的書秘的一句話。

“巨子?”

適怔了一下,這才反應過來是在說自己,而不是在叫那位已經埋葬在了棗林桃林之下的先生。

“每個時代,都會有著為利天下死不旋踵的人,行走在天下大利的路上,一如先生您當年櫛風沐雨。人可以死,利天下的方式可能會變,但利天下的理想不會消亡。”

沒頭沒腦的說了這麽一句話,身邊的書秘也怔住了,不由嘆了口氣,心道:“巨子是在思念子墨子?若是子墨子尚在,看到如今百家都來泗上的場面,定會欣慰吧。”

心中這樣想著,嘴上卻沒有接話。

適收斂了心神,好半天才道:“你把其余接待的名單人選給我看一下。”

書秘急忙從牛皮包中找出了兩張紙,適大概地掃了一下,看到了告子的名字。

告子這一次是在公開場合和儒家辯論的負責人,而辯論的主題就是人性。

這不只是在和儒家辯,更重要的是使得墨家的人性觀能夠和其余學派達成某種兼容。

告子的水平是有的,這一點適很確定,他在墨家一直混不出名頭的緣故主要就是從一開始就被認作投機分子。

有多少真有利天下之心的、有多少投機分子,適根本不在意,到了這一步投機分子不但不是一種危害,反而還是一種可以借用的力量。

真要是慘到被天下諸侯攻到了被剿滅的邊遠,形勢極端惡劣的時候,適自然又會選擇另一條路,現在看來不可能,泗上不打只是在拖時間等培養更多的幹部,等更多的投機分子。

看了一下告子的安排,適便想到了前世很出名的那場辯論,心裏笑道:“告子啊告子,這次筆在我們手裏,道理也遠勝從前,你要是再辯不贏,那可真是要被人嘲笑幾千年了啊。”

書秘見適盯著告子的名字再看,問道:“巨子,對於告子的安排,有什麽不妥嗎?”

適搖頭。

“沒有不妥,很好。辯論是在大後天吧?到時候辯論的過程記錄下來之後,立刻謄寫一份給我。”

“是。”

書秘拿出筆在小本本上記下來,適又隨手翻看著名單,一個讓適很是驚奇的名字映入眼簾。

他指著上面標注為“儋”的名字,問道:“這人是誰?”

書秘博聞強識,看了一眼,也不去翻看那些材料,便道:“這人原本是周的太史,可稱之為太史儋。”

“他承老子、老萊子之學,因見周衰,大道不行,故辭官而來泗上。此人在周京畿之地與三晉道家中都有名望,又是掌管圖書任為周太史,通曉古今,此番來泗上,也是想要探討‘道’的問題。”

“本身他是孤身一派,平日也曾與人講道,但卻不收徒。只不過他卻有才能,又是來訪於咱們泗上的第一個在周為官的人,所以招待的規格稍微高一些。”

書秘以為適在問規格是不是高了點,所以解釋了一下畢竟這是第一個周天子名下的官員到訪,墨道兩家關於道的問題上關系挺近,而且都是反儒,玄之又玄的道又牽扯到墨家執政的合法性問題,這一點書秘清楚。

適卻並不覺得這是規格高了,他雖然已經見過了不少以往只能在書本中見到的先賢,可太史儋……後世的地位有點太高,他還是略有些激動的。

太史儋不是老子,也不是老萊子,因為太史儋西行入秦的時候,正是秦獻公時期,函谷關此時還不是雄關,雖然有此地名,但卻絕對不屬於秦國。

而且秦獻公就是勝綽等人投靠的公子連,原本他是要等到許多年後才有機會回國奪位的,所以太史儋不是孔子問禮的老子,而是在百余年後出生的人物。

融合了道家學問,最後留書一篇,是為道經和德經。

但在之前,道家早有傳承,楚國有一派,列子楊朱這一派也算是道家分支,管子學派算是黃老之學的名下,莊子又繼承了一派,總歸也是對於道的解釋各有不同。

適雖然很想親自去見見這位騎牛西行的人物,這位和老萊子、李聃三清合一的老子的原型人物之一,但想了一下第一次接待自己去見也確實不合適。

去接待面談的人,也是墨家這一屆新選出的中央的委員,不是七悟害,但是規格相對於一個不成派系的人而言已經算是很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