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富足(第2/2頁)

“村社每年都會領到一些專門用來煮水的鹽,免費的,都要喝。”

吳起哦了一聲,想了想也覺得汗味發鹹便要吃鹽確實有些道理。又想聽聞墨家在齊、越曬鹽,鹽價日低,這裏又有水運輸送,村社發一些鹽也不是難事。

從這小事,便能看出墨家治政,確實是要以利民為先,若不然又何必費這些麻煩?

也只怕,墨家有此枷鎖,許多事便不得不做。不做,便不合於墨家之義,墨家的學說又傳播天下,人人可讀,這不做便會被人詬病。

吳起本就不渴,只是想要找個理由詢問一下泗上的情況,便放下水罐道了聲謝,指著遠處正在收割的器械問道:“那是何物?也是配發的?”

少年道:“那叫馬拉割麥機,是子墨子的弟子與公輸班的弟子合力制成。不過可不是配發的,而是村社買的。”

吳起點點頭,問道:“這一物,我看割麥數倍於人。買這麽一物,要多少錢?”

孩童用一種極為平常、司空見慣的語氣道:“我聽我爹說,一個要合三萬斤麥子吧?”

聽到這個數字,吳起驚然失色,自己剛才看到的,至少有三台。

這不算三台拉動的將近九匹馬,便只是機械,便要九萬斤小麥,折合小石那就是小幾千石!

可這孩童竟無絲毫經驗,只當是尋常事一般說出,仿佛早已司空見慣這樣的數目。

這九萬斤的小麥,這個村社竟可以輕易拿出?這還是繳納了賦稅之後,如此驚人的數量,約合過去那些擁有萬畝封田的士貴族的歲入。

少年見吳起驚奇,便道:“其實也不多。三台機械,村社裏一百四十戶人,就算是小麥,也不過每戶才百斤不到。現如今能夠澆水的上田,便是只種冬麥,也有百八十斤。再說,這是村社裏大家集體買的,還有造紙作坊的收入,算不得什麽。”

“今年是新買,適用一下。若是合用,明年便多買些。我爹說,一來河谷那裏還有不少地,用耬車種、這東西收,也能忙過來,又能多開不少的地。二來就算不開地,如今造紙作坊紅火,也正缺人,有了這東西也可以省許多力氣。這幾年麥價尚可,正好多種。”

“再者,收了冬麥,正好種土豆。我爹說,村社要再辦個釀酒的作坊,雇請了人,現在這酒賣的好,土豆又價賤,又不好運,不如釀酒。”

吳起更加好奇這個進入墨家管轄之地不久的村社,到底富庶到何種程度,聽這麽說,似乎這三萬斤一台的器械這村社竟還能多買一些?

他越發驚奇,聽起來這村社有些像是貴族封君的莊園封田,買賣器械竟然可以村社合力?那些作坊也都是村社共同經營?

可這……這不就是個沒有貴族的封田莊園嗎?

他又想,這孩童都有名姓,難不成這村社竟是墨家的一些高層人物的?若不然,一個村社便是這般富庶,一人收獲的糧食竟是西河一人一年勞作的六七倍甚至更多,這未免有些過於可怖。

早在鐵器等出現的時候,吳起便深知這些技術革新的作用,正如當初他極力建議魏侯派遣細作進入沛邑時說的那樣:畝產增加、每個人富余的糧食增加,便能供養更多的脫產武卒。

墨家在泗上的村社,若都如此,那只怕這天下之亂,竟真的要定於這團黑色。

想到這,吳起便帶著最後一點有些期待的神情問道:“我剛才聞你有名姓,你父親可是墨翟弟子?亦或是……士人貴族出身?”

少年撓頭道:“貴族?我家往上數幾代,也和貴族沒什麽關系。我爸當年在商丘率先靠近了楚王,眾人便給他起了個名字叫庶輕王。後來在潡水抓了越王翳,貴族……嘿,抓的貴族多了,我爸說當年在潡水,越人被圍之後,我們以炮擊越君子軍的軍陣,炮擊了幾次,跪地求饒痛哭流涕的貴族也有……”

吳起大驚,他知道庶輕王的名字,雖然這是個庶人,但是能夠連擒兩王,想來也是個畢萬那樣的發於卒伍的勇士,誰曾想竟在這裏種田?

又想,都說墨家尚賢,難道這樣的勇士竟也不用?不給高官厚祿,以收天下士人之心?難道這人竟不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