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見微(第2/2頁)

吳起不是一個把所有勝利的可能都歸結於對手犯錯的人,所以他知道墨家義師難敵。

想要攻破,除非炮、騎強於墨家義師,然而炮、騎強於義師的又不存在,墨家只要不想進攻,那就真就無可戰勝。

原本潡水之戰的時候,其實還有機會,現在嘛,墨家未必能能吞並各國,可要是各國想要聯軍攻泗上卻也不可能。

吳起暗道:“泗上之地,已經徹底歸屬墨家了。魏擊若取泗上,魏國危矣。只是他既不聽我先壓服秦人之言,又對泗上富庶心懷貪婪,如今我又入秦……文侯霸業,毀於此子啊!”

念及於此,吳起終於問出了他最想知道的那個問題。

“你們服役之時,連隊之中可有加入墨者的?”

那人點頭道:“有啊。我做火槍手三年多,連隊裏一共七人成為墨者,或是候補墨者。”

吳起便笑道:“那墨家又說要人人求利,又說要做墨者便要為利天下死不旋踵,這豈不是如同一個人說我既喜歡白色,又討厭白色嗎?”

那護衛瞪著眼睛道:“你這人……說的可是不對。”

“連代表是這麽和我們說的。其一,我剛才已經說了,利天下便是利天下人,人人又是天下人之一,所以利天下便是利自己。這和墨家的兼愛之說是一樣的。”

“墨子不是說過嘛,仁就是愛,愛自己才能知道怎麽愛別人。比如我們連代表說,我喜歡馬,是為了騎馬用馬,那不是愛馬。連愛自己都不知道,又怎麽可能愛別人?”

“利天下也是一樣的道理。你得知道自己想要得利,然後才能知道這天下怎麽能讓自己得利,然後就要知道做什麽才能讓天下得利,從而讓自己有得利的機會。”

“那以前的庶農,在土地之上,覺得繳納租稅為貴人服勞役,那是自來如此。墨家得先教會人們求利,然後才知道這不合理,然後為了求利就得做點什麽吧?”

“其二嘛,那當年子罕不受玉的故事你聽過沒?有人以金玉為寶,有人以義為寶,得寶便是得利,有的人便是覺得自己能夠做利天下之人便是一生所求,這樣的人……也不少。他們雖吃著苦,且樂著呢。”

“就像是墨家內有一派,那真是自苦以極。他們覺得,自己吃苦,讓利於人,為利天下而死,便可滿足,接近墨翟禹聖,心中且樂著呢,這樣的人還真不少。”

說到這,這護衛忍不住笑道:“我們連隊就有一個。就我們的司馬長,他就是個最敬佩高孫子的人。哎呀,這個人呀……反正就是,我們覺得很苦的事,他樂在其中,還覺得不這樣做,就算不得墨者。”

半笑半敬佩了一番那個自苦以極的人後,剛要說其三,一名商人從旁邊的交易所中走出,這人便噎住了其三,說道:“日後若能再見,咱們再聊。我先走了。”

說罷,拿起火槍走到馬車旁,吳起起身最後問道:“如你這樣可以持槍的人,陶丘城內有多少?”

那護衛隨口道:“少說四五千人。”

吳起心頭驀然一動……墨家的軍制,一旦隨著火槍火藥傳遍天下,各國恐怕都要學。

可是一旦學了,這民眾皆能作戰,一旦有人煽動,像是國人亂政、暴動之類的事,便要層出不窮。

論天下,誰最能煽動國人?誰又能談及道義?恐怕除了墨家之外,不做第二家考慮。

然而,不學墨家的軍制,恐怕日後就很難在亂世存活。

車戰已經隨著馬鐙的出現而落後,火器的出現也讓脫產的貴族不再對農夫有壓倒性的優勢。

不學這種軍制,不行變革,難道還是靠著車士帶著徒卒,去沖擊墨家的槍炮,一戰而潰?

學了墨家軍制,墨家的道義思想若是流傳,民眾很容易覺察到那些不合理之處,又人人能戰,世卿貴族不再能靠戰車以一敵百,到時候豈不是各國都要暴亂四起。

這不學軍制,軍弱,亂世爭雄,你不學別人就要學,那要早死。

學了軍制,民強,墨家道義最易說服國人,稍微傳播便能煽動,便可晚死。

可早死晚死……這世卿貴族竟都是死。

如今陶丘的一名普通的義師退下的市井之民,都有這樣的見識……吳起搖頭微笑,心道宋國只怕要完。

想了一下,又覺得不對,吳起心想,按照墨家所言,是宋國的世卿貴族要完,宋國倒是完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