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問叛(第2/2頁)

“墨家善辯,他們的宣義部最能在市井蠱惑人心。”

想到這些日子市井間的傳聞,公子朝苦笑道:“現如今,勾結胡人,已經是害天下、害萬民、不合於天志的大罪,頭頭是道,人人稱是。”

“我就算再笨,也不會再去借用胡人的力量了。否則的話,國都的國人,就完全不可能支持我了。國人若不支持,到時候輿情沸騰,我這國君的位子就算得到也坐不穩。”

趙侯咳嗽幾聲,點點頭道:“我也有所耳聞。墨家這些人……一旦覺得這件事是符合天志利於天下的,真是死不旋踵。毫不講究情面友誼甚至父子。”

“秦國勝綽的事,你也知道。當年勝綽不過是在項子牛那裏做了家臣該做的事,墨家的高孫子就可以不顧二十年相熟的情面,墨翟就可以不顧師徒之情將他驅逐,甚至死時亦不得服喪!”

“讓他們更改態度,斷無可能。不管他們是否和你堂兄勾連,闕與君這件事都觸動了他們的底線道義,這件事墨家不會放過的。”

墨家這幾年的發展,已經讓諸侯驚動,很多事不可能繞過這個原本的學術組織、現在的政治團體。

趙侯不想去猜測墨家具體的態度,轉而問道:“只要沒有觸動墨家的道義,墨家便無理由幹涉。刨出去墨家,你自認這一次叛亂,勝算幾何?”

公子朝自信道:“七成把握。”

“魏侯支持,希望削弱趙國,制造混亂。我就算不叛亂,他也會希望我叛亂。”

“他既利用我,我也一樣可以利用他。我要做堂堂正正的國君,而不是別人扶植的傀儡。”

“古有秦獻、晉文,若無獻公之力,文公如何能成霸業?可霸業既成,秦晉依舊開戰,這不需要擔心。”

“於國內,公族貴族多有支持我的。我也知道做了國君之後,這世卿貴族的制度總要變革,才能有利於國君,但現在我卻可以借用他們的力量,等我站穩之後再行大事。”

“哪怕就算是堂兄的邯鄲,也有許多富戶支持我。墨家在邯鄲,使得許多人不能得利,前些日子便有冶鐵從業的郭氏派人與我暗談,邯鄲富戶可集死士八百、金三千。”

“況如今齊侯田氏有求於魏,此事若是魏人參與,三國同力,何愁事不成?”

公子朝見父親似要有話說,微笑道:“父親放心。魏韓齊不會索要城邑以為酬謝。魏人之心,在泗上中原,墨家盤踞,其勢已成。若求泗上,就需魏趙合盟。”

“堂兄為了積蓄力量,和墨家走的太近了。魏侯做公子之時,於牛闌邑敗於鞔之適,這是他平生之恥……”

趙侯搖搖頭,說道:“我不想問這個,我想問,你若叛亂事成,奪得君位,又將如何治趙?”

公子朝朝著父親跪下,三拜之後道:“這是兒子已經想清楚的。我既然叛亂為君,那就一定要做出一番大事,興趙氏,將來無愧去見趙氏祖宗。”

“墨家如今也有馬鐙、火藥,胡人不足為慮。”

“如今趙地南有魏韓、西有蠻秦、東有富齊,所能擴展者,唯有北上。原本不能,胡人善射,可如今馬鐙基友,農人亦可乘馬,又有鐵器火藥之利,胡人不足為懼。”

“我觀索盧參所言的北地形勢,父親當年曾於高柳出發遊幸雲中,沿河一帶土地肥沃,只是欠缺人口。”

“我如今才二十有余,尚有時間。以十年穩國內之政;以二十年變革制度;以三十年遷人口往雲中、九原。”

“於內,占據墨家的作坊工坊。於外,結好魏韓,不取中原之地。北上雲中九原。”

“一旦勢成,雲中九原可入秦、挾西河。高柳可謀燕地、中山。待中原有變,趙得中山、雲中、九原、西河,則霸業可成。”

“魏人不敢謀趙,只希望魏趙合力。我們只要讓出中原泗上,不取衛齊,那麽魏必與我盟。”

“魏求泗上,必與墨家爭。西河之恨,秦人不忘,如今洛水相隔正在變革。田氏一族,野心勃勃,既取侯位,必不肯甘居人後,必求桓公之業。這就是我可以利用的形勢。”

“趙之基業,不在濮水衛齊,而在中山、北境、九原雲中。”

公子朝說的勃勃壯烈,趙侯聽的連連點頭,臉上露出欣慰之色,許久說道:“既如此,那就做。”

“若成,最好。”

“若不成……”

趙侯看了看兒子,嘆息道:“若不成,若你堂兄真的已經坐穩了君位……你哪怕是在逃亡,我相信你就算逃亡,也會判斷出來是否還有如秦公子連一般奪位的機會。”

“若是真的再無機會了,記得把你對趙國基業的看法,告訴趙侯,告訴你的堂兄……”

公子朝再拜稱是,說道:“若真有一日,我覺得已無機會,我會說的。父親,如今你還能幫我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