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物辯(第3/3頁)

這個學派徹底倒台,源於1776年《國富論》的出版,在之後李嘉圖的勞動價值論發揚光大後徹底沒有了信徒。

然而這個學派原本可能不出現,因為拉瓦錫證明了“質量守恒”是在1777年,真正發展並且完善、被天下人所接受更是要到一百年後。

假如質量守恒學說早數百年出現,那麽重農學派的根基也就垮掉了,因為在質量守恒的宏觀概念和微觀概念下,農業並沒有增加“天下的物”,那麽這個學派的物質基礎就不會存在。

經濟學概念能夠反駁的東西,有時候也可以用自然科學來反駁,天下的思潮就是這樣的神奇,而往往這種反駁竟是致命一擊,釜底抽薪。

抽象的思維,必然源於物質的基礎,這是不可更改的至理,當物質基礎改變,一些理論還未發揚就已經成為了臆想,不可能被天下士人學說門派接受。

天下的制度,也必然源於物質的基礎,這是不可更改的至理。所以墨家這些年一直在悄悄改變世界的基礎,以鐵器牛耕火藥,來瓦解世卿貴族存在的物質基礎,等待著天下基礎成熟,然後再做他們想做的事。

慢慢的做,等水到渠成。而不是先挖渠,等待水來。

如今這水,還不夠大。

而這水,正在逐漸漫漲,正如自然科學和平等博愛等思潮源於“文藝復興”的基礎,既有復興,必然可知在復興之前曾有過湮滅和消亡,所以才能稱之為“復”興。

如今諸夏之地,也正是百家爭鳴將起之時,若不曾湮滅,又何必“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