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二章 庶卒君子金鼓交(十三)(第3/3頁)

想要將來搞大事,楚國那邊也要抓緊,泗水流域一旦打開局面,除了經營要成功建立的“泗水諸侯非攻”同盟外,便要為滲透楚國做準備。前提是楚國這一次與魏韓交戰大敗,這一點墨家眾人都信心滿滿,楚人很難打得過現在的魏國。

此外,適也在那次高層的秘會上,講訴了一番經濟上的問題。

如果沛縣不再泗水流域徹底打開局面,沛縣的經濟要出大問題。

之前依靠著牛馬和鐵器,吸收了大量的糧食,獲取了超額利潤的同時,也保證了在沛縣市面上流通的貨幣不是太多,以墨家的壟斷一些必要手工業品的能力,控制了沛縣一帶的糧價。

可現在,牛馬鐵器的貸款基本還完,糧食產量激增下的糧食在沛縣降價、大量的貨幣在市面流通、沒有足夠的手工業品滿足這個市場都會引發一系列的問題。

總而言之,不缺技術,缺人,缺手工業者,缺一個更廣闊的墨家體系內的市場消釋貨幣,還缺更多的可以變業的人口。

沛縣的自耕農作為征兵和政治穩定的基礎,是絕對不能動的,那就只能靠泗水流域的其余小國人口來解決這個問題。

沛縣的這頭怪獸,也需要更為廣泛的市場,在世卿貴族制度不被打破的情況下,各地的消費能力和市場太狹小。沛縣變革之後,一縣五萬戶經過近十年的積累,消費能力遠勝於數個大邑,甚至陶邑這樣的天下中心都比不上。

按照更容易吸食和吞噬的方式去改造這個世界,這是這頭怪獸的自我意識,不順從就要出大事遭到反噬。而改造的基礎,就是搞掉世卿貴族和人身土地綁定的分封建制制度,提升生產力,從而提升消費能力,讓市場充盈更多的商品。

再者,墨家的作坊以冶煉、軍工為主,日用品如鐵器農具已經暫時在沛縣飽和,之後必須有更多的手工業品出現,而且是非軍工的手工業品,才能持續不斷地獲取本地的糧食,穩定住貨幣。

這都需要手工業者和城市的發展。可沛縣分地之後,缺變業的動機,靠自然積累的土地兼並制造大批的流民勞動力,要等幾十年上百年,而且這些地方作為墨家兵員的根基,也不會允許出現這種情況,只能控制住。

宋國那邊墨家可以伸手,但是不如得到泗水後那樣得心應手,所以這一仗從經濟上也必須打。

適領著六個旅在外面轉了三個月,把墨家的道理宣傳了出去,造成了越王不仁的對比,這為一戰結束後迅速占據此地奠定了基礎。

而轉了這三個月,也讓越王不得不決戰,他已經等不起,而且也不敢冒著攻城不下、義師卻靠機動性超後路的風險在這裏對峙。

這一場選定的戰場的決戰,由不得越王翳選擇,不戰也得戰。他不知道墨家耗不起,但卻知道他自己耗不起,也不敢耗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