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皇太極入主中原,大清帝國登場!(第2/9頁)

皇太極出生那一年,正值大明朝抗倭援朝戰爭爆發。七年後,這場戰爭結束。不久,朝廷又將李成梁派來第二次鎮守遼東,時間又是七年。這十幾年,正是努爾哈赤擴張實力的關鍵時期。有記載說,當時,皇太極年長的兄長如褚英、代善等,跟著努爾哈赤常年在外征戰,努爾哈赤便將全部家政,交給了年僅十余歲的皇太極。

從史書記載上看,那是一個不小的攤子。當時,努爾哈赤全家住在費阿拉城的內城裏,用木柵欄圈成了一個圓形的大院,其中,有一到四間不等的瓦房、草房十余座、三十余間,其中住著努爾哈赤眾多的妻妾、兒女、衛兵、仆役、文書等工作人員和教育子女的教書先生等等。此外,城外有眾多的莊田,城內有大量的財產。(申忠一《建州紀程圖記校注》)

大明萬歷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這一年,皇太極的母親去世了。也是這一年,努爾哈赤將他的王城由費阿拉遷到十余華裏外的赫圖阿拉,他們的家業更大了。不過,據說皇太極仍然將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條,而且很對努爾哈赤的心思。這樣的鍛煉與經歷,對於一個十幾歲的少年,應是不可小覷。

當時的一位觀察家記錄道:努爾哈赤的建州女真酷愛射獵。每當大規模圍獵時,人們帶上炒面,用水調和後充饑,風餐露宿,不以為苦;馬匹也很能耐饑勞,只吃很少的水草便可以晝夜馳騁;女子奔騰馳獵不亞於男人,十來歲的孩子也能夠弓矢馳逐,爭強鬥狠。(李民寏《建州聞見錄》)多年以後,皇太極曾經回憶說:“小時候,聽說要出去打獵,個個歡騰雀躍,事先就調鷹蹴球,如不讓去,哭著向太祖請求批準。”(《滿文老档》太宗崇德二十三)這種情形,可能是皇太極成年後武功超群的部分原因。不止一種史書記載道:遠征蒙古察哈爾部林丹汗時,途中缺糧,皇太極與全軍將士一起射獵為生。他一個人一次便獵殺黃羊五十八只,其中,竟有不少一箭貫穿兩只黃羊者,可見其武功神力。(王先謙《東華錄》天聰六年五月)據說,沈陽實勝寺裏收藏著皇太極當年使用的弓箭,矢長四尺多,尋常的強壯漢子根本就拉不開那張弓。(阮葵生《茶余客話》卷一)

皇太極的身材比父親努爾哈赤魁梧,中年以後發胖得厲害,體重大約在二百五十斤左右。加上很重的盔甲,致使一般的戰馬很難負擔這龐大的重量。他有兩匹心愛的戰馬,名字分別叫大白和小白。皇太極死後,他的陵墓前面有兩匹石雕的駿馬,據說就是按照大白和小白的形象雕制的。皇帝心愛的戰馬,應該是最為神駿的了。可是,這兩匹馬,其中一匹,皇太極一天只能騎乘五十裏,另一匹,一天也只能馱著他走一百裏而已。

皇太極可能屬於那種熱性的純陽體質。天聰四年,時值十一月,正是東北凍裂石頭的時節,皇太極帶領滿、蒙、漢官兵舉行大規模圍獵。當時,幾乎所有的人都在寒風中瑟縮;唯獨皇太極,只戴一頂小窄帽,手不入袖,像根本不知道寒冷一樣縱馬馳騁,致使周圍的人驚異兼欽佩莫名。(《清太宗實錄》卷七)《清史稿》太宗本紀開篇就描述說:皇太極“顏如渥丹,嚴寒不栗”,就是說,他不畏嚴寒,臉色就像塗了紅顏色一樣赤紅而有光澤。從現代醫學的角度觀察,這種體征可不是好現象。身材高大肥胖,再加上臉色赤紅,根本就是多血症加上高血壓的體征。事實上,晚年的皇太極鼻衄嚴重,時常大量流鼻血、暈眩,並在工作中猝然死去,可能就是高血壓導致的顱內出血和腦溢血。

各種史籍中,對於皇太極的軍事活動記載得很多,他開始領兵打仗大約是在二十歲左右。大明萬歷四十年(公元1612年),努爾哈赤征討海西四部中的烏拉部落,皇太極是領兵大將之一。他的早期軍事生涯中,最為突出的表現,應該算是智取撫順關一役。

撫順關是建州女真通往大明帝國遼東腹心地區的重要關口,也是遼東商品集散地之一。大明萬歷四十六年、後金天命三年(公元1618年),在慶祝努爾哈赤六十大壽的生日宴會上,努爾哈赤正式表達了向大明開戰的決心。席間,大小貝勒一邊向努爾哈赤獻酒祝壽,一邊議論從何處下手。眾說紛紜,似有不得其門而入之感。皇太極認為,撫順關乃建州出入之門戶,必須先將此地拿下。他建議,趁春季大開馬市之際,派部隊喬裝成馬商,入城貿易,然後自己率五千兵馬夜行至城下,裏應外合,可一舉而下。這是後金與大明為敵的第一戰,其意義不言而喻。努爾哈赤采納了皇太極的方案。結果,後來所有的發展幾乎都和皇太極預想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