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草莽英雄打江山,踩著白骨也要上(第3/9頁)

很難說,是江湖義氣妨礙了張士誠的戰略眼光與心胸,還是本來就缺少雄才大略,從而使他的江湖義氣被推到極致,達到了一種名副其實濫用的程度。換個角度或許也可以說,如果當初起兵時他還有一些雄心的話,那麽,如今在這溫柔富貴鄉裏,也消磨得只剩下一些已經無用、反而有害的江湖義氣了——盡管這份義氣曾經幫助他達到了今日的輝煌。

有一個頗有傳奇色彩的故事,恰能說明這一過程。

在張士誠“自奉甚儉”的日子裏,他那些出生入死的老弟兄們極為苦惱,他們很仗義,很希望與張士誠在有難同當之後,能夠有福同享。於是,他們努力地想了很多主意,希望打開暢通無阻的道路,使張士誠、進而使他們自己能夠痛快地享受生活。最後,據說他們想出了一個並沒有多少新意,但對一個盛年男子來說卻很難抗拒的主意:他們找來一位不但傾國傾城,而且善解人意的美貌風情女子,給張士誠布置了一個顯然沒有惡意的溫柔圈套。結果,張士誠相當愉快地落入圈套。他那威嚴慈愛的高堂老母,在如今深深疊疊的庭院豪宅中,大約已經無法過分為難自己已經稱王的兒子了。於是,一切都變成了既成事實。從此,張士誠變得一發而不可收拾。這個故事,很有可能是真實的。事實上,哪怕是純粹虛構的都無所謂。因為,隨後發生的一切反正都一樣,構成了歷史上無法改變的事實。

張士誠有三個弟弟。大弟士義已死,二弟士德有勇有謀,張士誠曾經把軍國重任基本交給了這位弟弟。可惜,一次與朱元璋部隊惡戰,士德不幸戰敗被俘,他拒絕了朱元璋的勸降,並在監獄中帶出密信給哥哥士誠,讓他寧願投降元朝廷,也要和朱元璋血戰到底,最後絕食而死。張士誠的三弟張士信則是一個標準的花花公子,或者應該說,比花花公子還糟。二弟士德死後,張士誠居然就讓這位差不多完全不成器的三弟當了丞相,自己則專心致志地躲進深宮裏享受生活。

這位丞相處理軍國大事時,看不出有多大的才幹,而對於貪汙受賄、昏天黑地地享樂卻相當精通,而且還特別風雅。比如,此人納娶的姬妾達百人以上,並教以天魔之舞。大約就是一個男人與一大幫女人脫光了衣服群歌群舞群交的胡舞。在進行重大的軍事行動時,他都要攜舞女歌姬同行,為的是品味詩酒唱和、絲竹歌舞之中,檣櫓灰飛煙滅的意境。這種意境,與三國周郎“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境界比較起來,可是要更有詩情畫意得多了。遺憾的是,此公主持的軍事行動,不是錯失良機,就是一敗塗地,很難找到能夠讓他如此顧盼自雄的案例。即便如此,張士誠對自己的這位老弟仍然憐愛有加。

公平地說,張士誠並不只是對自己的弟弟才如此厚愛。事實上,他對那些跟隨自己打天下的老弟兄們,基本都是義氣深重。早在老母親和士德死前,張士誠就已經不再親歷戰陣,甚至不過問軍國政務了。和後來那位創建了太平天國的洪秀全一樣,越姬風韻,吳娃柔美,張士誠可能越來越多地陶醉在那溫柔富貴鄉裏,領略著生活的美好。否則,很難想象在近十年的漫長歲月裏,他整天在後宮裏忙些什麽?

於是,跟隨他一同起事的弟兄們皆大歡喜。大家紛紛占良田,築精舍,修園林,賞古玩,廣蓄歌姬美妾。醇酒婦人,各得其所。一時間,仿佛天下大定,一派歌舞升平景象。

中國歷史告訴我們,哪怕真的打下了天下,出現此種情形都是國家的不祥之兆。

到後來,每逢戰事,這些曾經刀頭舔血的將軍們,便誰也不願披掛上陣,一定要邀取了官爵田宅、功名賞賜之後,方才怏怏而出。而且,即便是置身前敵,他們也時常要攜嬌載姬,歡歌宴舞,書稱“以酒令作軍令,以肉陣作軍陣”。這樣的軍隊,若還能打勝仗,倒真是一件令人費解的事情了。而且,打了敗仗也沒有關系。據說,只要他們回到張士誠面前,痛哭一番,訴說一下自己的煩惱與委屈,哪怕再喪師失地,張士誠也會很仗義地寬恕他們。於是,上下渾然無事,相當快樂。

對此,曾經有江南名士直截了當地對張士誠提出過批評。可惜,沉浸在輕歌曼舞之中的張士誠已經聽不進去這些逆耳忠言了。

此時,他只喜歡聽那些好聽的、他願意聽的話。中國人習慣上將這一類言辭說成是阿諛逢迎,將喜歡講此類言辭、做此類事情的人稱為佞幸小人。從來沒有見到什麽人在文化與制度的層面上說明,何以在中國此類人士特別多,幾乎遍地都是?翻開歷史,我們會很容易發現,歷朝歷代,那些擁有權勢的人物,都是一些真正的寄主,他們身邊,通常都會蠅集蟻附、寄生著大批量的此類人形動物。其功能,在於時刻可以令權勢者們通體舒泰、身心愉悅地進入一種飄飄然狀態。於是,那些缺少才略智慧的權勢者們,常常就此栽倒,成為曇花一現的過眼雲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