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六、吳佩孚浮海南下(第2/5頁)

在這個時候當然不會有好消息,吳聽到的都是一連串極壞的消息,才下決心浮海而南。可是時移勢易,世態炎涼,這時山東的鄭士琦已宣布中立,拆毀滄州、馬廠間軌道以阻潰兵,同時嚴令山東沿海口岸,拒吳登陸。吳艦過青島時,溫樹德只派人送了食物,卻不歡迎靠岸。11月12日吳艦由吳淞入長江,14日過南京,齊燮元曾登艦與吳一晤。南通名士張謇則派專人送上一封慰問信:

“子玉將軍麾下:將軍為國家而戰,為主義而戰,戰不足為將軍罪。將軍之敗,敗於內奸與外謀,敗不足為將軍辱。下走平日雅重將軍,今以將軍之敗,愈增敬愛。時難方殷,願將軍為國珍重,少飲酒勿任氣,將軍幸甚。國家幸甚。”

信末還附一詩雲:“壯語招時忌,斯人實可嗟,一舟成敵國,四海欲無家。治易劉中壘,能軍李左車,盈謙有消息,尺蠖即龍蛇。”吳讀了此函及詩,流下了英雄淚,低沉地說:

“季老真是窮途知己。”

吳佩孚一行於13年11月17日抵達漢口,這時齊燮元等已宣布對北京獨立,所以吳佩孚一抵漢口就發表筱電組織護憲軍政府。湖北督軍蕭耀南是吳所提拔的,他以為蕭當然完全聽他的指揮,因此他想聯合長江各省對抗北方。

護憲軍政府所揭櫫者為:“……合法之國會政府不能行使職權,憲法完全失效……亟應聯合建設護憲軍政府,以為對內對外之機關……自馮軍入京之日始,北京……之令,一概無效,所有征討大計,惟護憲軍政府是屬”至於所擬定之護憲軍政府組織大綱十條,大要為:

一、護憲軍政府因……合法之國會政府不能行使職權,憲法完全失效,聯合同志各省組織之。

二、護憲軍政府設於武昌。

三、護憲軍政府代表中華民國,執行對內對外一切政務。

四、護憲軍政府根據法律元首為海陸軍大元帥之義,於大元帥之下設置元帥,凡各省區之巡閱使,督軍、督理、督辦、都統海陸軍總司令皆為元帥。

五、元帥采合議制設元帥會議行之,元帥會議設正副主席各一人,由各元帥互選之。

六、元帥不能出席會議時,得派代表一人代行其職權。

七、護憲軍政府於元帥會議之下,設內務、外交、軍政、財政、交通五部,每部設部長次長各一人,其組織及職務另定之。

八、護憲軍政府至憲法效力回復護憲目的完全達到之日,應即撤銷。

九、本大綱有未盡事宜,由元帥會議隨時改之。

十、本大綱自宣布之日施行。

列名“筱電”的是齊燮元、孫傳芳、蕭耀南、劉鎮華、吳佩孚、杜錫圭、馬聯甲、蔡成勛、周蔭人、薩鎮冰、張福來、李濟臣、劉存厚、劉湘、楊森、鄧錫侯、袁祖銘、黃敏成、金漢鼎、林虎、洪兆麟等21人,包括蘇、浙、鄂、陜、皖、贛、閩、豫、川、粵十省和海軍。可是代表粵軍的林虎和洪兆麟立即由上海的粵軍代表通電否認。齊燮元雖是領銜的,亦對護憲軍政府不表同意。11月19日江蘇省長韓國鈞竟通電反對護憲。至於孫傳芳、蔡成勛、蕭耀南、劉鎮華則在復韓國鈞的電報中表示組織護憲政府通電,事先並沒有完全同意,此後當另圖補救。而湖北的蕭耀南也有暗示,不歡迎吳佩孚留在武漢。13年11月19日吳佩孚黯然離開了武漢,乘京漢火車經鄭州徑返洛陽。

洛陽是吳佩孚的根據地,吳既然回到洛陽,反吳的人認為這是縱虎入山,非常不安。吳在河南,召集他的舊部,積極布防,並在鄭州設立護憲軍前敵總司令部,11月23日河南紳民張鈁等在鄭州組織弭兵會,反對河南變成戰場。這時候胡景翼南下的部隊已在京漢線和吳軍開火。

段祺瑞入京就任臨時執政後,11月24日吳致電段,表示贊成其應付時局的方針,勸段不要受張作霖和馮玉祥的愚弄。段祺瑞也有意在吳患難時拉一把,用來對付張、馮,可是又怕吳真的借屍還魂後不聽差遣。所以陽示對吳拉攏,電稱可以阻止胡景翼軍前進,卻暗中電令西北方面的閻錫山、劉鎮華、陸洪濤、吳新田全力圍攻吳佩孚。

12月1日吳佩孚、胡景翼的代表正在開封召開和平會議,停戰議和。突然陜軍第二師長張治公、第三十五師長憨玉琨聯合山西軍隊發動偷襲洛陽,向吳提出哀的美敦書,限其即日離境。吳素高傲,對憨部的變動本不重視,下令備戰。不料吳的命令竟不能下達,部下亦不接受命令,這時憨的第二次哀的美敦書又來了,吳乃倉促離開洛陽,先到鄭州,怎知在鄭州還未落腳,又接確報,胡景翼部自北方開來,吳只好匆匆南下信陽,寄寓信陽的道尹衙門。2日晨吳偕數十人乘火車離開信陽。這時又收到蕭耀南的通電,拒絕吳率部入鄂,並勸吳下野。吳只好在新店下車。吳部寇英傑守彰德,為了表示對胡景翼讓步,曾後撤50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