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子嬰亡國(第4/5頁)

可見,子嬰並非無能之輩,可惜子嬰生不逢時,歷史沒有給他機會。當子嬰真正掌權之時,秦國大勢已去。為什麽秦將會聽信酈食其、陸賈的遊說,根本原因是大秦帝國的大廈將傾,每一位官員都在思索自己的退路。如果沒有關東巨變,沒有大秦帝國中樞的一系列內耗,秦將怎麽可能聽信劉邦的說客呢?到了此時,劉邦已進兵至秦都鹹陽,子嬰最後的努力宣告失敗。

他還能做什麽?只能請降。

任何英雄都是時勢英雄。沒有時勢。就沒有英雄施展才華的舞台,也就沒有英雄成其為英雄的平台。所以,僅僅具有成為英雄的潛質而沒有機遇,永遠都不會產生英雄。

子嬰再有能力,再有魄力,再有智慧,也都無從施展了。他就像被他哥哥秦王贏政滅掉的六國的亡君一樣,除了投降,無路可走。

在大秦帝國中央政權、軍事力量江河日下的時候,關東正在發生著巨變。

陳勝、吳廣首義之後,關東形勢陡轉。這場巨變表現最突出的是兩點:

一是響應者眾多;二是山東六國紛紛復國。

陳勝、吳廣的起義得到了天下百姓的強烈回應。

當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史記·陳涉世家》)。各地郡縣的百姓深受秦朝苛法之苦,一聽說陳勝起兵反秦,紛紛起義;殺了本地的縣令郡守,響應陳勝。這股力量來勢洶洶,非常巨大。這就是我們前面屢次講過的燎原之火。

如何知道關東義軍力量強大呢?《史記·陳涉世家》記載說,當時楚地數千人一股的反秦武裝多得數不勝數(當此時,楚兵數千人為聚者不可勝數)。

“數千人”是大股武裝,尚“不可勝數”。“數千人”以下者豈不更多?可以說整個楚地全部動員起來了。這不是因為陳勝、吳廣有多麽大的號召力,他們只是燃起民眾壓抑已久的憤懣的導火索。秦朝各地郡縣的武裝根本應付不了四處生起的狼煙。這就叫勢不可當!楚地是義旗首舉之地,反秦力量最多最強。

除了楚地之外,天下還有兩個地區,一是齊地,二是趙地,反秦力量也十分強大。

陳勝、吳廣首義之後不是割地為王,而是迅速派兵進攻關中,意圖一舉消滅大秦帝國。關中之地是大秦帝國的發祥之地,是大秦帝國中央政權的核心地區。此時,當年楚國最後戰死的大將項燕手下的周文,毛遂自薦,主動要求進攻關中。陳勝、吳廣剛剛起事,他們手中親自掌握的軍隊數量並不多,只給了周文一個將軍印,讓他自己招募軍隊。周文一面進兵,一面招兵,到達關中之時,已經有了幾千輛戰車,數十萬大軍,而且一直打到戲水之西(周文,陳之賢人也,嘗為項燕軍視日,事春申君。自言習兵,陳王與之將軍印,西擊秦。行收兵至關,車千乘,卒數十萬,至戲,軍焉——《史記·陳涉世家》)。可以說,周文率領的義軍一路上浩浩蕩蕩,殺進了關中。

周文進軍關中說明了三點:一是周文得到了天下百姓的大力響應,二是周文大軍進軍十分順利,三是秦軍的戰鬥力大為衰退。周文並非名將,只是當年項燕手下一名普通軍官,但是,由於有了陳勝的將軍印,一路上就得到了眾多百姓的擁戴,軍力迅速擴張。函谷關是秦兵重兵把守之地,當年六國聯軍數次合縱攻秦,都很少能夠打入函谷關,甚至只敢在函谷關逡巡,不敢進擊。現在周文邊打邊組織起來的大軍竟然迅速攻入函谷關,而且《史記》根本未記載秦軍在函谷關與起義軍有什麽大仗惡戰,這說明義軍攻入函谷關極其順利。周文的軍隊無論是數量、戰鬥力、將領素質、武器裝備都無法與過去的六國軍隊相比,但是,此時卻能輕而易舉地攻入函谷關,只能說明此時大秦帝國軍隊的戰鬥力已在短暫的十幾年裏變得不堪一擊。

這是關東形勢巨變的第一點。

第二點是六國的復國運動。

六國為秦所兼並,但是,六國王族的後裔尚在,他們復國之心始終未死。陳勝、吳廣的起義,天下百姓的紛紛響應,對六國舊貴族來說當然是一種福音。他們紛紛借著天下離亂的大勢,開展各自的復國運動。

六國的復國分三種情況:一是反秦力量需要借助六國國君的名義動員百姓;二是義軍首領據六國之地稱王;三是六國後裔借反秦大勢復辟。

第一種情況如楚國。從秦兼並六國到陳勝、吳廣起兵反秦只有十三年,盡管秦始皇對六國貴族進行了殘酷鎮壓,但是,六國王族並未完全被消滅。

楚懷王的孫子竟然活了下來,在民間為人牧羊。這說明六國後裔尚在。這位放羊娃當然不會有復國之心。但是,楚地反秦領袖項梁聽從了範增的意見,義軍需要一位楚國王族後裔作為一面旗幟,因此他們找到了為人放牧的楚懷王的孫子熊心,封他為楚王,而且用了楚懷王的稱號。因為楚懷王當年被騙人秦而客死秦地,所以,楚國的百姓懷念楚懷王。這樣,立一個“楚懷王心”,楚國就重新立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