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化解

“何時得到的消息?”

“七日前寧遠站得到的,來源是吳襄府上,他從錦州回來後召集了幾個幕僚商議,其中一個僚屬下來後與兩個好友說及,其中一人是寧遠站的外線。”

復州城外,陳新摸著下巴聽完周世發的匯報,除了周世發外,宋聞賢也陪在一旁,對建奴可能的議和他並不驚訝,皇太極在草河堡落荒而逃,數千大軍無法攻克四百人的陣地,肯定給皇太極的心理留下了陰影。

“遼東巡撫和寧前兵備那裏有何異動?”

周世發拿出另一份情報,“遼東巡撫衙門是重點看顧的地方,其中僚屬多為方一藻帶來,與本地人交往不多,但在寧遠站獲悉此事的幾天內,確有幾名生面人去過方一藻府上。後金方面的條件如今還未得知,屬下已派幹員赴寧遠主理此事,另外已發急報給京師的張東和張大會,朝廷裏面的消息反而好打聽一些。”

方一藻是崇禎五年上台的,他的管轄範圍只在山海關外至錦州之間,大淩河之戰後,祖大壽殺何可綱又投降的事情敗露,崇禎對山海關要塞起了擔憂,他不放心繼續交由遼鎮,將山海關從遼東巡撫治下剝離,設了一個山海關永平巡撫,第一人巡撫就是當時無法處罰的邱禾嘉。

所以此時沒有名義上的關寧軍,遼鎮和山海關的兵馬是分屬的。尤世威這個山海關總兵出身於榆林衛,與遼東將門沒有什麽密切的關系,原本他該在建奴第二次入宣府之戰時去職,但因為鐘老四意外擊斃了莽古爾泰,宋聞賢為了對付張家口又分了人頭給尤世威,崇禎出於制衡遼鎮的想法,也放過了尤世威,所以尤世威現在還安然呆在山海關總兵的位置上。

這幾年遼東沒有什麽大的戰事,方一藻的巡撫當得中規中矩,把遼鎮也維持在朝廷能接受的範圍內,算是比較有能力的巡撫,歷史上他當遼東巡撫從崇禎五年一直當到了崇禎十三年。如果他能在任上招撫後金,就是天大的奇功,任誰也難以拒絕。

“世發,你估計建奴這次會提出什麽條件?”

“屬下的淺見,那建奴以前所提的議和條件實為漫天要價,本無和談之心,名義上照朝鮮等藩國例,實則如初唐時突厥,他們不但不退出邊墻,還要求朝廷每年給他們金銀布帛,他們只給些貂皮人參交換。而朝廷的要求最少要退出邊墻,屬下看來,若是皇上堅持這點,黃台吉亦是絕不可能接受的,他能拿出的條件甚少。”

宋聞賢笑道:“黃台吉能拿出來的,就是以朝鮮例奉大明為宗國,或是更進一步接受招安,言稱受文官統轄,不過甲兵的資財人口是不會交出的,否則他的位置便坐不穩。”

周世發低聲道:“宋大人高見,不過屬下覺得,可能連招安也不能,那些旗主多年來一向看不起漢官,他們之間少有跪禮,要他們跪拜朝廷的巡撫督師千難萬難,光是禮儀一項便夠他們談的,即便黃台吉能同意,那些主旗貝勒也不會答應。”

陳新看著兩人點頭道:“所以皇太極這一招還是老樣子,以談待變,他想以和談為餌,讓朝廷制約我登州鎮,最好拖過秋收後緩一口氣,再觀望中原形勢。不過這算盤在咱們這裏打不響,而且咱們不需要出多少力。”

周世發和宋聞賢齊聲道:“請大人指點。”

“這事的關鍵不在錦州也不在寧遠,後金要想和談,最終得到京師去,方一藻和熊明遇都不敢擅自做主,兩年前年宣府擅自議和的幾位大人就是最好的例子。所以只要京師不同意,皇太極就算把遼東上下全部說通也沒有用,世發你立即派人去告知張大會,在京師各處散布,就說遼東和朝廷有人收了建奴的賄賂,要幫著建奴議和招安,傳得越離譜越好。”

宋聞賢哈哈笑道:“先入為主,造起民情洶湧,如此一來,誰要敢說個同意,那便是自己對號入座那收了賄賂的大人。到時自然有袞袞禦史上去痛打。黃台吉恐怕還是沒有真正懂朝廷的體制,皇上也不是真的一言九鼎。”

周世發也道:“這個掙名聲的機會,那些禦史是不會放過的。其實就屬下收集的皇上性格分析來看,皇上會同意的可能也微乎其微,尤其是建奴勢弱的情況下。”

陳新定下此事後,又對宋聞賢道:“還要請宋先生去一趟寧遠,只有你的等級才夠,這次要見到祖大壽,跟他說說以後的事情,好處要說透,壞處也要說透,遼鎮能幫忙最好,即便不能幫忙,也不能跟建奴私下交易,與後金之戰是大是大非,請他認準大勢,否則我登州的槍就不認人了。”

宋聞賢應了,兩人又自己商議了幾句,陳新雙手抱在胸前,看著遼中的方向喃喃道:“黃台吉,你的籌碼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