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擴軍(第2/3頁)

董漁打斷道:“李司長,陳大人說的是駐地,不是作戰地。遼南本地屯堡去年才建立,數量只有二十左右,無法給那許多軍隊提供後勤,部署的人馬集中在遼南多了,會牽制很多船只運力,對於商社和水師都不是什麽好事。”

劉民有站起來道:“既然說到後勤,我也想說說。林縣那個地方,沒有作戰任務,為什麽放一個營在那裏。以前是青州府不在我們手中,現在青州府邊界至運河不遠,林縣的作用已經不明顯,宣大戰後那裏用繳獲馬匹擴編了一個龍騎兵千總部,後勤供應已經牽制了商社很大精力,再放一個營的話,作用不大,卻耗費頗多。”

陳新微微點頭,看了一圈其他人,見沒有什麽意見便道:“那第十營先放一放。”

劉民有繼續道:“還有第二營的駐地,文登屯堡成群,預備兵操練最久,周圍又都是海疆,完全沒有威脅,就沒必要放一個營在那裏,可以將第二營三個千總部分駐萊陽、文登、寧海州。”

黃思德坐直了提醒道:“劉大人,萊陽好說,但寧海州一向都沒有常駐,朝廷可沒有計劃在那裏駐防。”

“管朝廷幹啥。”劉民有打斷道,“膠州那裏,朝廷也沒有劃給近衛第二營,還不是就駐紮了。還有平度也是局勢穩固,南邊的膠州還有近衛第二營駐守,為何要新編一個第六營。”

陳新連忙道:“第二營可以分駐,但第六營取消不得,第一第三營去了青州府,平度州至昌邑是官道最好的地區,必須常駐一支人馬,策應青州府,也可以便利的乘船出海支援遼南。同時從後勤的角度來說,平度州屯堡最多,糧稅不用運輸就可以供應駐軍,是最便利的。”

劉民有算算道:“但就是取消了第十營,全軍人數也將近六萬,比五萬五千多出三千人。”

“我說的是戰鬥力量。”陳新連忙拋出一個新概念,“登州各司和各個動員司令部不算在裏面,現在的人數大概剛好五萬五千。”

“戰鬥力量?”劉民有皺皺眉頭,陳新不等他細想便道:“平度州的第六營可以放在第二批次,但是必須保留。其他人還有沒有意見?”

劉破軍又舉手道:“屬下還有個意見,按大人的戰略規劃,今年遼南將轉入戰略反攻,我軍將把兵鋒進入遼中破襲,對建奴的根基造成嚴重破壞,其中的東部和北部戰線多有依靠東江鎮,以毛承祿、尚可喜、沈世魁幾股為首,其兵員數量不少,對其的援助也將占用船只運力。另外年初將開展春季攻勢,雖然士官和軍官多從武學調派,但肯定還要從戰兵中補充,從第四營抽調過多士官的話,會影響遼南原有營伍戰力。這兩個方面加起來,會影響春季攻勢的展開。”

陳新沉吟道:“東江鎮的事情不必討論,咱們既然要控制他們的軍需後勤,當然要費些運力,但也多出了一支可用的人馬。至於遼南擴編的事情,李東華,遼南預備兵的冬季操練是否開展了?”

李東華道:“十月就發了計劃,在冬季農閑期整訓遼南預備兵,目前效果還不知道。”

“遼南擴軍放在第一批次,武學的士官和軍官優先供應遼南,完成遼南擴軍,春季攻勢調動近衛第二營,冬季駐防遼南的第三營第一總和即墨千總部也參與,與第四營組成遼南暫編旅,暫時歸朱國斌指揮。讓遼南方面有充足兵力發動進攻。”

劉民有還在想著怎麽計算戰鬥力量的事情,陳新已經轉進到了軍隊編制,他對在場的幾個軍官道:“大家要記住,這一步營頭擴編後,咱們將有旅級的部隊,也就是朝廷的協。祝代春那裏打流寇,集中作戰的時候不多,但遼南便不同,咱們在遼南要從破襲戰往陣戰變化,大兵團作戰會越來越多,旅級的編制需要新的後勤、戰術、調度體制。遼南旅的旅長是朱國斌,本官對他有信心,但有司也要派幹員去遼南,幫助完善旅級的作戰體系。”

“那……那朱國斌的等級應當如何算?”李東華遲疑著問道,“他以前是營官,這個……有司也是營官等級,後來武學設了一個協級,但武學不參與作戰,倒是與指揮體系無妨,現在旅級下面有三個營,或許四個營,那……那營官該如何稱呼朱國斌?”

陳新沉吟片刻後道:“朝廷不是有武勛散階之類的麽,咱們弄一個類似的,作為軍官的等級,稱呼要簡明,不要弄得太復雜,要讓士兵一看就明白。”

幾件事情很快說完,幾個軍官離開後,陳新轉頭對劉民有道:“你為何提議商社股份給退伍的帶走,咱們以後拿什麽分給新來的戰兵?”

劉民有一邊收拾自己的東西一邊道:“哪個國家軍隊是有公司股份的?咱們不是東印度公司,在開初階段可以用這種方式崛起,但你問鼎天下之後,難不成軍隊還在商社裏面摻一股?那其他的商號做什麽都做不過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