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擴軍

陳新府邸中的小會議室中,坐了七個人,除了陳新和劉民有外,便是董漁、李東華、黃思德、肖成國和劉破軍。

李東華看著手中的冊子道:“全軍的普通士兵中,是獨子的約五百人,有十歲以下子女兩人以上的一千二百人,很多是崇禎五年征召的。士官和軍官中,是家中獨子又無子嗣的,只有十余人,大部分是崇禎四年以前的入伍的。”

陳新擺擺手道:“士官和軍官都不要強制清退,兵務司整理一些非一線崗位,讓他們自己決定。士兵可以更換,但限於有父母的,流民中的單身漢不在此列。立過功的可以安排到動員司做屯堡或工坊預備兵教官,若是資質一般又無合適職位的,就直接退伍。民有你這邊能安排多少人?”

劉民有皺眉算了一會道:“今年青州府要新建一百個屯堡以上,屯長和教官就是兩三百人,屯堡校較遠也要上百,青州府要新建一個大型棉廠,裏面可以安置三百上下,民事部裏面的職務也有,但大部分要留給職業校和大學堂的學生。最好還是讓他們自己創業,退伍的時候要結算退養金、歷年軍餉,還有商社的分紅,民事部可以給那些沒有分地的分好地,每個人至少生活不愁,然後他們願意創業的,錢莊可以優先貸款。”

董漁插話道:“裏面有些人識字和算數都不錯的,可以安置到商社或錢莊,總歸比外邊招來的放心。”

劉民有點頭道:“商社和錢莊也能安置部分,確實合適的可以進這兩個地方,但還是那句話,最好是他們自己創業。”

劉破軍突然道:“這些士兵多年訓練,我還是認為該讓他們相對集中,青州府今年要占屯堡,何不讓這些士兵都去青州府屯堡,有這些人作骨幹,屯戶很快就能有戰力,一路延展出去,就能為咱們登州鎮提供更穩固的縱深。”

陳新看看劉破軍笑道:“倒是個好主意,不過很多人都在登萊屯堡分過地,家就安在那邊,地也是熟地,你乍然讓人家去青州府搶生地又重新建房,人家哪裏願意幹。”

黃思德聽了對陳新道:“大人,屬下覺得劉司長這個想法可行,至於他們不願意搬遷,咱們可以給些條件。若是他們直接回鄉,屯堡裏面屯長和教官都是現成的,沒有他們的位置,去青州就不同了,當著屯長或教官,每月能多出一份月錢,那房子嘛,自己買材料請屯戶做,也不過是十多二十兩,長久算來還是去青州劃算。”

陳新聽完也覺得有理,轉向劉民有道:“民有覺得如何?”

劉民有想了片刻道:“雖說咱們看來覺得劃算,但從士兵的角度來說,他們心中多少有些怨氣,這些士兵當兵幾年,本來軍餉拿得好好的,現在突然就說沒有了,只能回家種地,種地那點收入自然不能和軍餉比,心中沒有抱怨是不可能的。所以你再要讓他們背井離鄉去青州府,能有幾個人願意?不過劉破軍說的主意對登州鎮確實有好處,我建議對去青州府屯堡的士兵,可以保留他們的商社股份,也就是說退養金可以一直賺錢,這樣多少是個補償。”

陳新嗯了一聲,其他幾人也覺得劉民有這個方案可行性更強,陳新敲著桌子想了片刻道:“此事本官還要想想,兵務司可以先按照這個擬定文件,待本官確認後下發各營清理,但是要注意不要搞得過於急切。現在兵源越來越廣,以後最好是招沒有成家的,把征兵和退伍制度化,新征的士兵定個退伍的時間,這樣增加受訓人數,對以後的緊急動員也有好處。”

軍隊中招未成家的又不是獨子的,對撫恤的壓力最小,給了陣亡撫恤金就結束,對於兵源充足的登州鎮已經可以實行,不過陳新不好明說理由。

董漁又對陳新道:“大人,裏面那些拿燧發槍的,槍支是否讓他們帶走?”

陳新大方的揮手道:“不但燧發槍,配發的武器都帶走,以後凡正常退伍的也是如此。”

李東華記錄好之後,陳新又對他道:“現在說說明年擴軍的事宜,兵務司報上來的方案,明年擴編第六、七、八、九、十營,總共五個營頭,部署的地點分別是第六營在平度,填補第三營西移的空缺;第七第八營部署旅順,這兩個營兵員有三成要從參加過旅順防禦戰的輔兵中挑選,與第五營合編為遼南旅;第九營部署武昌,與第五營合編為湖廣旅,對應朝廷的編制為協級;第十營部署在林縣,但是不能用咱們登州鎮的軍裝,只能以民間團練的名義安排。大夥說說,有什麽意見?”

劉破軍馬上道:“大人,按這個編制的話,登州鎮總兵力接近六萬三千,光在登萊就有兩萬八千五百人,而遼南不過一萬七千人,是否應當向遼南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