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任重道遠(第2/2頁)

校長偷眼看看劉民有的神情,忍不住勸道:“大人,屬下還是覺得應該勸解為主,不宜再打來打去。”

劉民有平靜了一會才道:“那你就阻攔他們吧,這裏畢竟是大學堂,不是武學。”

“屬下明白了,這校中的學說方面,大人認為屬下應當做些什麽?”

劉民有瞥他一眼,這校長也是一腦門子的汗,衣服還不知被誰扯爛一塊掛著。劉民有本來不想說自己的想法,免得這校長劃出一個大圈,但今日這事一出,他還是覺得應該做一些引導,也讓校長心中有個底。

劉民有想想道:“其實我並非要針對儒學本身,其理氣之說自成體系,有其可取之處。心學有自由思考的精髓,卻無科學之方法,同樣需要繼續改進,但其‘百姓日用是道’和‘聖人與路人一’的思想也非常可取,這是平等思想的基礎。那些學制器的學生,我已經給他們引入了一些科學方法,你可以引導他們創立自己的學說,這些思想可以相互交融,比如儒家有一句格物致知,這句話解讀千百種,但我認為儒學、心學、制器都可以從這句話延伸,而得出一種廣為接受的學說。”

校長點頭道:“屬下稍稍明白了。”

劉民有嘆口氣道:“其實當如今的要害不在於某一學說的內容,而在於兼容並包的思想。便如你方才所說的耶穌教會,在歐羅巴,其初始之時於民間秘密流傳,帶著進步之姿態,後與歐洲封建糾合,以教會形態為歐羅巴之主,從此一切其他宗教皆被視為邪魔外道,鉗制百姓思想,與如今的理學何其相似。我所憤怒者,非對陳廷棟其人,而是儒家自相標榜,自立門限,再為帝王之術所用,體現出的是一種排他性,非我理學者,必為歪理邪說,自由思考從何而來。如今紅夷從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古書中吸取了營養,文藝復興已成,隨之便是宗教革命,教權衰落在即,思想的牢籠正在打開。澳門紅夷所制器物你亦見過,雖是制器之術,卻源於自由思考之道,你記住一點,文登大學堂雖有航海、機械、制酒等制器之科系,其所研習者,得器只是標,科學方法方為本,但科學方法也非文登大學堂的精神所在,精神更高於方法,任何時候自由思考才是文登大學堂的精神根源。陳廷棟這個搞法,實在,實在過頭了些。不過我還是不會要求你開除他,讓他們說話,但他們的自由不能影響到別人的自由思考,要辯論就要有個辯論的樣子。”

校長有些佩服的道:“劉大人這肚量,非常人能比。大人說的意思,屬下也明白了,以後校規中也會有些規章出來。”

劉民有長長出一口氣道:“你們以後辦個報紙吧,要吵架的就在報紙上面吵,跟軍報一樣的往外發。”

校長遲疑道:“那,那有些激進的論點,或是辱罵重臣的,又當如何?”

“那種不能發,只能是學術方面的。讓外邊百姓看看,百姓不是傻子,就當啟發百姓,讓他們也有個思考。”

“那這報紙是何時辦理為好?”

“現在先等等,最近東廠和錦衣衛有人來文登聽記,你知道就行了,讓學生和教習都少出門,那些沒有腰牌的人不要放進來,免得多出些事端。報紙若是投稿的少,可以一月一發,以後投稿多了再加,裏面的內容可以是各種各樣的,不限於學說之爭,也可以對外征文,有些制器方面的,向民間招募之類也可以。”

“明白了。”

“這學說之爭,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你這個校長權力有限,首要的還是要做好服務的工作,給教習和學子好的條件。這次鬧成這樣,若是有想要離校的儒學教習和學子……你盡量挽留,實在要離開的,也等東廠和錦衣衛的人走了再說。”

兩人說了半個時辰,劉民有才出門,兩人準備一起去食堂吃飯,到了食堂正門,正有許多學子進出,幾個掃地的役工看到校長過來,都躬身行禮,那校長顧著給劉民有說話,劉民有卻停下來,對著那幾個役工躬身回禮。

校長呆了一呆,突然想起劉民有說的心學中的平等思想,連忙也給役工回了一個禮。

劉民有低聲對自己道:“任重道遠,慢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