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幫忙(第2/3頁)

想起這個人,陳新對周世發問道:“朱萬年最近在幹些甚麽?”

周世發回道:“他還是不斷往京師去信,找他幾個當禦史的同年,其中有一人是兵科給事中,據宮裏面的消息,此人上疏彈劾我們編練農軍,皇上責成司禮監核實,司禮監最後又轉給了呂直,呂直這邊應當無妨的。”

陳新用手在下巴上輕輕摩挲,“無妨倒是無妨,就是又得分好處給呂直,上次足足給了一百顆人頭,那些人頭最後給誰了?”

“登州水營遊擊三十,都司三十,耿仲明四十。”

周世發說完湊近一些,“大人,那朱萬年是在可惡,要不要直接幹掉更省事。”

陳新緩緩搖頭,“王廷試就是留著朱萬年惡心我的,若是幹掉了,王廷試肯定知道是誰幹的,日後對我防備更重。再說他正在彈劾本官之時被人刺殺,朝廷裏面也要多出許多麻煩,此事我再想想,你繼續說其他。”

“另外有一要事,據張大會在兵部打聽的消息,流寇三十六營有東竄的勢頭,昌平、保定、真定各地人馬都在太行山東側戒備,不過地域太過廣闊,大關口不多,小關口卻有無數,也不知能不能防住。”

陳新看了一下地圖,流寇現在還被限制在九邊地區,只影響到陜西和山西,陜西的形勢正在好轉,洪承疇招降了白光恩,八月幹死了流寇可天飛,現在幾路合圍,剩下幾股薛紅旗、一座城、郝臨庵、獨行狼,他們的活動範圍越來越小,而秦軍越打越強,洪承疇大勝在即。

山西的邊界太過寬廣,要想完全封閉不容易,流寇既能往南,也能往東,直隸的軍隊則必須確保真定和保定,不然竄入順天府的話,一堆人要掉腦袋。以流寇隨地搶糧的後勤方式,他們的機動力是很高的,現在的官軍多少還有所顧忌,而且流寇在前面搶完了,官軍在後面想搶也搶不了多少。

“跟咱們有多少關系?”

“大人,梁廷棟在部議中商量過調動登州鎮人馬,但是最後沒有報到內閣。皇上也沒有提過,據說皇上正對沈啟的擅自議和十分震怒,沈啟下台是必定的,宣府巡撫還沒定下……”

陳新突然打斷,“等等,你說宣府巡撫還沒定?”

“是。”周世發愕然的擡頭,這事兒才真和登萊沒一點關系。

陳新站起來走了兩步,轉頭對周世發道:“你馬上派塘馬去京師,讓張大會找找吏部的人,一定先把人選拖一拖。”

周世發奇怪的問道:“屬下回去就辦,但這事和咱們有啥關系?”

陳新微笑道:“朱萬年鎮守萊州府城,保下了萊州一方平安,方略得當組織得力,應當很有機會提拔為巡撫的,我們想法子幫他升升官。”

周世發恍然大悟,陳新這是要把朱萬年這對頭送走,雖然是升官了,但陳新也未必安著什麽好心,現在察哈爾一走,邊墻的藩籬盡失,整個宣大都在建奴的直接威脅之下,沒準什麽時候就會再來。

陳新其實也不知道建奴還來不來宣大,不過只要有機會,就要把朱萬年趕走,他決定道:“就這樣,宋聞賢明天就要回來,到時本官就派他趕赴京城,幫著朱大人跑官,你記著告訴張大會,花點銀子不怕,但這事只能找那些交好的低層主事,讓他們想法拖拖時間,不要被侍郎以上知道,更不能找宮裏的人。”

“明白了。”周世發記錄好陳新的意見,然後繼續道:“從遼海走私集中到南城隍島之後,最近登萊沒有發現更多建奴諜探,行動隊要做的要緊事,主要便是打擊臨清的那個東嶽煙廠,以及青州府的假票書坊,臨清由秦榮帶隊,青州府由吳堅忠帶隊,不知陳大人有沒有其他訓示。”

陳新回到座位坐下搖搖手,“你們自己去做,具體方案本官不看,但這兩個裏面,對青州府那個假票書坊要嚴酷一些,清除完之後找人在青州府散布消息,就說是登州的四海商社做的,萊州那個接應的生員,暫時不動他,等朱萬年走了再說。”

周世發全部記下,然後開始說一些不那麽要緊的事情,包括遼海走私的情況和登萊的建奴諜探,大致說了一刻鐘後,周世發說到了吳襄。

陳新奇怪道:“他還沒有走?”

“是,他還在登州留著,吳襄似乎知道有人監視他,每日還到商社去一趟,說是不久有一批馬要到,他留著交貨後再走。此人去了一趟登州城外的屯堡,經常進茶館閑坐,屬下估摸著,他應當是要打探一些我登州鎮的消息。”

如今登萊勢力犬牙交錯,軍隊方面有呂直的水營,王廷試的標營,民間就更多,除了登州鎮的屯堡體系,萊州也是一團大勢力,還有各地的官府,加上那些經商人等往來,完全無法建立嚴密的防範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