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六部(第3/3頁)

嶽托若有所悟的道:“大汗的意思是既要學中國制度撫養漢民,又要保留我諸申習俗。”

“所以我願與嶽托貝勒說話,與莽古爾泰之流說及更定六部,便如對牛彈琴。六部之制早在周朝便有雛形,其後封建滅而郡縣立,皇帝以六部治天下,在中土綿延千年,我大金如今便如其時之封建,改六部而行政,正當時也。卻又不可照搬,簡言之,便是十四個字。”

嶽托全神貫注的聽著,皇太極伸出一只手,盯著嶽托道:“法古效今,參漢酌金,漸就中國之利。”

嶽托聽完露出思索的神色,片刻後又低頭沉思,皇太極靜靜等著他的反應。

半響後嶽托終於擡起頭來,眼神中已滿是崇拜。

“大汗上次的六部之議,奴才一直便深感贊同,只是遠不如大漢想的深入,奴才謝過大汗點撥。”

皇太極搖搖手,他其實去年七月就想把六部建立起來,與幾個小貝勒也都基本商量好了,偏生來了一個身彌島大敗,代善和莽古爾泰這兩個舊制度的頑固派借機上串下跳,讓他不得推遲了計劃,使得後金那個不倫不類的六部比歷史上晚了許久還未登場。

“嶽托貝勒既知兵亦知中國制度,我意你來任兵部尚書,統管大金一切兵事。”

皇太極順手就拋出一個大大的橄欖枝,六部是他以行政權分旗權的關鍵一步,所以她要費盡口舌,找出各種理由來打動嶽托。後金以武立國,肯定是兵部最重要,他以這個職位給嶽托,是希望借此打動嶽托背後的代善,從而孤立那個已經被大挫鋒芒的莽古爾泰。

剛剛圍城不久,莽古爾泰因被安排在南面,多次被祖大壽暗算而一時激動,在皇太極面前抽刀怒吼,被皇太極抓住了小尾巴,他把此事交予代善組織議政大會處置,自己則以涉事為由沒有參與。

但他的威望因為幾次敗仗遠沒有遠離歷史那麽高,代善並沒有被他的王八氣震懾住,只罰了莽古爾泰三個牛錄,交給他弟弟德格類管轄,又讓莽古爾泰給皇太極賠了十匹帶鞍馬道歉,再給每個旗主賠一匹,居然就此完結,完全一副部落做派。

所以皇太極現在只能再通過嶽托去打動代善,讓他支持六部的建立。

嶽托多少也懂得了皇太極的意思,他連忙謝恩。

皇太極舒一口氣,對嶽托道:“如今你便把兵部的事先管起來,長山所獲明兵,仍按各旗分配,但這批降將都先不入旗,放在兵部給你做些事情,總要有些章程要他們來做。”

“是,大汗,那前些時日復州報來的孔有德李九成,是否也不入旗?”

皇太極道:“他們是主動來歸,兵丁也不收他們,讓他們單獨成軍,孔有德和李九成兩人入兩黃旗,先安置在蓋州,你可去傳令。”

嶽托立即便有了兵部尚書的覺悟,“奴才明白了,但復州眼下危急,今日塘馬急報,明軍水營出現在海濱,此時調走李九成是否合適?”

黃台卻微微一笑沒有回答,反而從懷中摸出一個東西,嶽托一看,竟然是短短的一支火槍。

他驚訝的問道:“大汗這是何處得來的鳥銃?如此短小?”

皇太極扳開擊錘扣動扳機,燧發槍發出叭一聲脆響,“這是種不要火繩的短槍,是李九成等人在登州之時從一個文登兵屍身上奪來,豈知今日復州塘馬來報,金州守兵出城浪戰之時,亦從文登騎兵手中得來一支。”

“大汗,這文登營……怕是不會來大淩河了,想來那個陳新頗為狡詐。”

皇太極似乎覺得很有趣的一笑,“不錯,這人有些道行,他知我是圍城打援,我亦知他是圍魏救趙,若是他真有膽子率大軍攻打復州,我倒有興趣會一會他,抓來問問他如何想出如此奇特之火銃。現在嘛……復州是正白旗的收管之地,你讓多爾袞帶他正白旗有馬甲兵救援,隱伏於復州以北,若是陳新來攻,不必與他正面交戰,派人速來告我知,在我大軍到達之前,拖住那支文登營。”

嶽托心思靈巧,一聽便明白皇太極的意圖,他只派三百甲兵去復州,增強復州防守力,讓文登營必須大舉出動,到時用正白旗騎兵拖住他們,大軍急速趕去,將這支明軍全殲。

如果陳新不來攻打,他便可守住復州,讓正藍旗的金州之敗更加顯眼,以此進一步打擊莽古爾泰。無論何種情況,對皇太極都是有利的。

“奴才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