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序幕(第3/3頁)

到了三月中旬,陳新收到京師來的情報,朝廷中開始出現繼續修築寧錦防線的呼聲,因為去年的建奴入寇讓所有人都心有余悸,有人便把目光放在了恢復廣寧,廣寧控扼遼東和蒙古交界,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後金當年攻克後沒有足夠兵力占領,仍然是按他們馬匪的風格,把人口和財富搶掠後回了遼陽,走之前拆除了廣寧的城墻。

孫承宗第一次督師遼東的時候就派兵巡視廣寧舊城,向蒙古各部展示大明仍然對這裏有影響力,便可見此地之重要。

如果能恢復廣寧,就截斷了後金和蒙古各部聯系的主要通道,大明的勢力就能重新影響附近的蒙古各部,後金不但進軍路線極容易受到襲擾,而且對蒙古將完全失去宗主權,自然無法再從長城入口。

但這個戰略目標大大超出了明軍的戰術能力,單純修築一個廣寧城也無法守住,大夥和建奴打了十年,多少有些自知之明,也知道得慢慢來,於是有兩種聲音,一是往西恢復義縣,通過陸路堡壘修到廣寧,第二種是往東,修築廣寧右屯衛,孫承宗便贊同第二種往東發展,沿海岸線接近遼中平原,緊急時可以通過海路救援和運糧,鞏固之後再向北恢復西平、鎮武等重要堡壘,到時形成要塞群後再占據廣寧,就是水到渠成之事。

他雖然同意向東的方案,但認為不能直接修建廣寧右屯衛,右屯衛離錦州七十裏,中間還有大淩河的河道阻隔,直接築城的話,一旦遭受後金攻擊便難以救援,所以他建議先修築原來的廣寧中左千戶所,既可以屏護錦州,也可以為修建右屯做準備。看起來這個方案最接近明軍目前的情況,得到了兵部尚書梁廷棟的支持,於是朝廷開始討論修築廣寧中左千戶所的方案。

廣寧中左千戶所位於錦州以東三十余裏,在右屯和錦州中間,同時它還有另一個名字,大淩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