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序幕(第2/3頁)

劉民有問明了王徵的身份,原來還是個上官,還不能隨意安排他,有點遲疑道:“他還是上官,那怎麽讓他給人上課?”

陳新嘿嘿笑道:“他就對這些機械之類的感興趣,咱們把條件和經費都做足,他必定樂不思蜀,不過我還要安插兩個訓導官進去,這個王徵一有機會就要傳教,讓訓導官摻摻沙子,別把這些學生都帶成耶穌會眾了。”

……

王徵到威海轉眼已經五天,他暫時住在朱國斌的宅院中,所有的軍官中,也只有他還沒有成親,所以陳新連丫鬟婆子一起征用了。

這幾日劉民有陪著王徵到處參觀了一番,威海整潔的街道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百姓身上散發出的希望也讓他覺得全然不同於它處,隨處可見的磚瓦房更顯示了這裏的富庶,王徵剛剛從揚州過來,以前一直聽說文登是地瘠民貧、交通不便,現在看過之後雖然沒覺得威海繁華,但也讓他刮目相看。

他專門去看了一次文登營的水營,水師一襲深藍色軍裝,條例開始執行後,船上比原來整潔了許多,戰備也做得很好,王徵對水營很滿意。此外他還去了麻子墩的民用鐵器作坊,那裏沒有搬遷,目前主要生產農具,劉民有希望農具有一天也能向外地銷售賺錢,所以留在了靠海的麻子墩,王徵對於鐵模法也頗有研究,現場就與那些工匠討論起來,還親自示範了一次。

陪同王徵非常輕松,他對自身道德要求頗高,既不去青樓妓院,也不好大吃大喝,這讓劉民有對王徵印象大好,雖然王徵的官架子還是有一些,但只要一說到機械和天主教,就啥都忘了。

第六天一早,陳新就親自來請他去了他的官署,這個官署就在原來的鎧甲鐵匠作坊,用作坊的公事房改造的,也十分寬敞,裏面的家具全部是新買來的,只是沒有花園,陳新表示會盡快為王徵修建一所大宅院,但王徵表示並不在意。

劉民有投其所好,在工坊辦起一個科技學校,所有工具和原料都十分充足,這些學生都是識字班和工坊抽調的最有資質的年輕人,有識字和算數基礎,也很有動手能力,王徵在這裏果然樂不思蜀,帶著一群學生每日講習理論,並且一起動手制作各種機械,雖然遠西奇器圖說其中有很大部分過於復雜,並不實用,但陳新和劉民有都沒有幹涉,制作復雜機械能開闊他們的眼界,培養他們對機械的敏感。

有了王徵對理論的說明,這批工匠中開始有一批學生對科學理論和方法發生興趣,劉民有對這個班寄予厚望,也時常抽時間講習,這些學生的動手能力很強,他主要給學生灌輸實驗、邏輯推導、數學方法、分析等近代科學方法,以及培養他們講課的能力,希望這個班的學生能成為文登營科技的種子,配以合適的組織和激勵,帶動起整個文登營的技術和制造體系,從而在文登營這個相對平等的土壤中,衍生出理性推導和感性經驗的結合,盡管目前他們還缺少哲學的指導,但劉民有相信只要有了這個種子,它總有一天能發芽。

崇禎四年的三月,形勢相對平靜,開春後各個屯堡開始熱鬧的春耕,更多的灌井被打出,其中有一部分是深井,采用王徵改進的風車提水,文登三面臨海,風力充足,使得幹旱的影響被大大降低。

北地照例的大旱,黃河流域周邊去年更出現了蝗災,連年的旱災,幹燥的土地讓蝗蟲的產卵量大增,加上黃河河道的變遷、水災,形成了水旱災害的交替發生,使在沿湖、濱海、河泛、內澇地區出現許多大面積的荒灘或拋荒地,形成了黃河中下遊的東亞飛蝗蝗蟲區,九邊則主要遭受草原蝗災,今年連京師附近也是大旱,逼得崇禎只能親自求雨,並且要求各部官員同樣在衙門齋戒一日。雖然如此,陜西、山西、河南等地旱情絲毫不見好轉,楊鶴的招撫政策再次進入了死胡同。

二月底,遼東沿海各島開凍,到了三月初的時候,有少量皮島的島兵逃來,情報局從他們口中得知,島上的局勢並不平靜。

劉興治去年接受招撫後,仍然留在皮島,東江鎮原來的將領也有部分回到皮島,利用他們原來的影響力和家丁分化了島上的勢力,劉興治原本就是外來戶,與這些東江的老將領混不到一起,加上他又幹過造反的事情,殺掉了東江鎮最有威望的陳繼盛,也時時擔心舊兵報復,雙方平日就互相防備,時常出現劍拔弩張的情形,皮島人心更加渙散,陳新對劉興治最後的結局並不清楚,得知消息後便讓情報局關注皮島局勢,情報局發展了幾個從皮島逃出的人當外圍情報員,讓他們登上了去皮島貿易的商船,同時部分戰兵營開始進行海上運輸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