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官與民的正確相處模式(第2/2頁)

李世民出言宣布了,這事情就是沒法改的了,他對百姓表現的和藹可親,那是政治需求。在官員這裏,他可是在強權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了,將五姓七家收拾服帖之後,朝堂上,只要他拍板了的事情,基本都是要不折不扣的執行的。

溫彥博出來領旨唱諾之後,關於教育方面的議題,就暫時告一段落了,這只能算是今天朝會的一個插曲,孔穎達就算再怎麽不願意,這種大趨勢,也不是他一個人能左右的,他能左右的,唯有國子監那一畝三分地上面的事情。

所以,回到了正題後的朝堂,很快就議定了幾件正事,首先,李世民宣布復萊國公杜如晦兵部尚書之位,身體已經痊愈的他,不出來為國做事,就是一種大大的浪費,當然,也並沒有撤銷侯君集身上兵部尚書的銜職,事實上,掛了兵部尚書銜的,還有李靖,秦瓊,李績,李道宗等,這是賦予他們一定的調兵權,在某些時候,方便他們走一些審批程序而已,與復職後,全職擔任兵部尚書的杜如晦有很大區別。

在宣布杜如晦的任命的時候,李世民還直接將他上任後負責的事情都宣布了,總覽兵部事物,負責,姚州,鄯州,以及稍後可能派往蜀中的一路大軍的後勤補給,調兵遣將工作。

東征的大軍,則是會由孫享福,在善陽單獨主持後勤補給工作。

然之後,李世民還對諸衛大將軍帶兵的分配,做了一些具體的任命,調整。

最後他讓所有的官員,完成誓師出征前的最後一個任務,收割夏糧,以做軍需。

然而,就當大家以為今天的早朝就要到此結束的時候,孫享福再度出班奏道,“陛下,昨夜有雲南鎮守大將軍張樂求進攜蕭公手書一封求見於臣,想要行禪讓之舉,將白子國國王之位,讓給其白族屬下蒙舍詔部一部的首領舍龍,手書在此,如何處置,臣覺得有必要拿出來朝堂諸公議一議。”

雲南,在這個時期人們的映像中,就是蠻荒之地,非是出自蜀中的大臣,甚至都不知道張樂求進和白子國這回事,李世民對於大唐周邊勢力都有足夠的警覺性,就此前密衛傳過來的一些雲南諸部的情況來看,李世民是將其當成大唐一個潛在的隱患來看待的。

因為,那邊的部落受南蠻文化影響較深,又與吐蕃來往密切,親漢勢力較少,反而,不服王化的較多,與周邊漢人的摩擦,就一直沒有斷過,即便是被漢人統治了那麽久的嶺南都尚且如此,何況是雲南。

這個張樂求進,在他登基之初時上表稱臣,在當時,其實是讓他暗喜了一陣的,並且毫不猶豫的封了他一個雲南鎮守大將軍的頭銜,可沒想到,這才沒幾年,他就要禪位了。

李世民看過蕭瑀的手書之後,將其交給了大臣們傳閱,不一會,朝堂之上的人,就基本知道了信中的內容。

蕭瑀去到蜀中之後,積極的推動與雲南諸部和吐蕃之間的商貿,這是他之前就跟孫享福商定好的事情,而隨著一些溝通的展開,他對雲南諸部的基本情況,了解的也更多了,那是一個市場潛力很大的地方,光是白子國的白族,人口就有八九十萬,如果再加上滇西之地其它部落的人口,足有一百好幾十萬,他們有大量的商品需求。

然而,蜀中以往出產的商品,卻無法大量向那邊銷售,或者說,蜀中的商人,根本不願意向那邊銷售,除了那邊的道路難走,生存條件讓漢人有些難以適應之外,主要就是治安的問題。

去往那邊的商人,十之七八會被搶劫,誰還願意過去?

這樣,就更加顯得白子國這個親漢政權的重要性了,在蕭瑀看來,它是大唐打開雲南局面唯一的助力,必須妥善處理好,並且利用起來。

所以,他建議李世民,同意張樂求進的禪讓,並且,給予新上位的舍龍一些支持,從內部,幫助打開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