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銅礦的問題

白子國的問題,在李世民看來不是小事,他決定先詢問一下大家的意願,明日在朝堂上召見過張樂求進之後,再做決定,然之後,孫享福,房玄齡,李靖等人,毫無意外的被李世民請到了禦書房喝下午茶。

到了這裏,孫享福就沒有那麽多避諱了,將王浩寫給自己的書信也拿出來給李世民觀看,出乎孫享福的意料,李世民看完信之後,不僅沒有像孫享福那麽糾結,反而一副很爽的表情。

“王浩此子若是能入朝堂,朕必定以國相之位待之。”

“呃,陛下,臣覺得,房相與李相之才,勝王浩多矣,您何出此言啊!”

被孫享福這麽一接話,李世民頓時有些尷尬,用歉意的眼神看了看房玄齡和李靖,解釋道,“朕說的可不是左右仆射,我大唐能入政事堂的,都可以稱之為相。”

理由很牽強,不過孫享福知道房玄齡和李靖兩人不會為這樣的事情糾結,所以,也不在這樣的話題上繼續糾纏下去了,說多了,就有挑撥君臣關系的嫌疑了。

“陛下,此前是高句麗,現在,到了雲南諸部,王浩正按照自己心中所想,在牽引著大唐向他所設計的道路上走,臣覺得,這樣不妥。”

李世民笑了笑道,“朕卻以為,在某些事情上,這個王浩與我大唐的目標是一致的,而且,咱們雖然被他帶動了步伐,卻並不見得是按照他心中所想在走,他以為我大唐百姓會一直仇視高句麗,朕恨不得將高句麗之民盡數屠之,以報此前那些慘死在高句麗的府兵之仇,朕卻偏偏不,若是朕待高句麗百姓如漢民百姓一般,一視同仁,實行同化政策,你說,這王浩,是不是為咱們滅高句麗,憑白添了些助力?”

聞言,即便是孫享福一時也找到什麽好的詞語反駁,李世民的骨子裏,還是非常想要掃滅周邊所有不服,成就真正的一統霸業的,尤其是大唐實力強橫了以後。

所以,他對王浩的運作,現在是持一種樂見的態度,他甚至想王浩在自己解決了雲南的問題之後,去吐蕃溜一溜,說不定在他的運作之下,吐蕃也能被自己滅掉。

而孫享福所出生的那個時代,高句麗現在的地盤,超過八成以上,本就是屬於我國東三省,所以,他一直就沒把那個地方當外國看,自然也是希望這裏早些歸化一統,避免內部戰爭,消耗本國人口。

但以他對王浩的了解,卻不認為李世民能夠輕易的得償所願,包括現在的高句麗,別看張公瑾帶著高德去了高句麗本土之後,戰事進展的十分順利,甚至有超額完成戰略目標的趨勢,那是因為在那些戰鬥中,死的都是高句麗人,這是王浩樂見的。

如果唐軍在戰爭發動之後,繼續對高句麗百姓采取懷柔政策,指不定王浩就會使計激怒李世民做出不理智的事情,他的目標,始終是推動大唐消滅周邊異族,而不是融合兼並,因為,他的心裏認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見孫享福不再言語,房玄齡便道,“蕭公的手書中,將雲南之地的情況說的很詳細,人口不少,但四處都是深山老林,非是慣於在那邊生存的本地人,很難適應那邊的生存條件。然而,那邊的一些產出卻是不少,比如對刀劍傷有奇效的白藥,據說那邊長的漫山遍野都是,這種藥材,自從被定為戰略儲備物資之後,價格可是高昂的很。比如茶樹,也是按山頭算的,這些東西到了咱們大唐,那就是錢。而他們幾乎缺少咱們大唐生產的所有貨物,如果能通夠商,對咱們的益處是非常大的。臣也建議,同意張樂求進的禪讓請求,並且,給予舍龍更加優厚的條件,讓蒙舍詔一部,先負擔起蜀中與雲南之地的通商,如此一來,咱們的商品開始大量的流入雲南之地,肯定能讓心向我大唐的白族實力大增,就算其余諸部有所反叛,咱們出兵平定叛亂的時候,也有白族這一強援為助力。”

房玄齡的分析,李世民非常認同,包括李靖這個戰略家,也沒什麽好說的,孫享福也從他的建議裏挑不出什麽毛病,但越是沒有毛病的建議,孫享福越是感覺,這裏有什麽揮之不去的陰雲,這可是王浩啊!他不搞事,還是王浩嗎?

然而,他不能因為有些懷疑,就否定一個很好的建議,而且,此前,他心裏也認為應該同意張樂求進的禪讓,他覺得,即便雲南之地要亂,也不能是現在亂,因為現在大唐周邊已經夠亂的了,至少,得先穩住,等高句麗的事情結束了之後,再亂也不遲。

看到孫享福雖然沒有表示反對,卻一臉擔憂的皺著眉頭,李世民呵呵一笑道,“正明無需擔憂,此次東征,為了防止吐蕃有變,朕會派柴紹領五萬大軍,進駐蜀中,這可是經過了半年集訓,全幅新式裝備的精銳府兵,即便雲南那邊有什麽變故,有這五萬大軍在,也可保蜀中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