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農工商學院(第2/3頁)

當然,他之所以這麽發言,還有另外一個原因,他本人便是出自淮南朱家,朱家乃是揚州四大家之首,揚州之地不僅商業發達,也是大唐民間對於商業最沒有偏見的一座城市,那邊的百姓,都很願意經商,早已形成了一種獨特於其它地方的開放風氣,最具備建立商學院的基礎條件,如果他朱家能夠執商學院牛耳,那麽,進一步發展壯大,就指日可待了。

“眾卿的一片忠心,朕盡知矣,房卿以為,此事該如何處理?”

李世民這麽問,就是覺得可以了,但對於朝政,他盡量保持不直接做決定,這樣就能避免他與朝臣的對抗,這是這幾年當皇帝之後,李世民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

房玄齡自然是能聽的懂李世民的意思的,出班奏道,“臣以為,都可。”

皇帝沒意見,宰相也認同,這事,就算是拍板定下來了。

然之後,李世民又道,“既然如此,那咱們接下來再議一議,這三所學院的配置,以及建成之後的管理。”

修建不是難事,管理起來才難,李世民不能讓這些學院,成為世家子公開培育自己勢力的存在,所以,他需要在建立之初,就給這些學院,制定一些可以方便他控制的規矩,這,就得一條一條慢慢的捋了,反正,學院也不是一下就能建好的。

“陛下,臣建議,如同善陽醫學院一般,將這些未來即將落成的農學院,工學院,商學院,納入朝廷的教育體系之中。”

“如同醫學院一樣?”

本來打算安心看戲的孔穎達,聽孫享福所奏之言後,頓時炸毛了。

此前,善陽醫學院的山長孫思邈,被定為從三品,那是因為孫思邈醫治瘟疫,個人功勞很高,孔穎達雖然感覺這事不妥,但最後還是忍了,現在你又要把農學院,工學院,商學院納入教育體系,等同於醫學院,那豈不是說,以後在大唐的教育方面,與自己品級相當的,又多出來三人?

一旦在國家層面認可了這些教育體系,那以後,他們儒家的地位,將會越發受到擠壓,朝廷上,現在已然是武夫當道的局面了,可想而知,今後將會出現什麽樣的局面。

孔穎達和那些只顧自家利益的世家子不同,他身上肩負著將儒學發揚光大的責任,這種要觸及儒家核心利益的事情,他自然要發聲。

“陛下,臣以為不妥,農夫,工匠,商賈的教學,可不能與士人同列,這天下,終究是要士人去管理的,必須排定主次,臣以為,農,工,商學院,只可定義為民辦學院,如同各個地方家族的族學一般,朝廷可以適當給予一些支持,卻無需非要將其納入國朝的教育體系。”

還別說,孔穎達的話,也有不少人出言子贊同,有些,是把儒家學說學到了骨子裏的書呆子,有些,則是不想看到王,楊,朱等家族把持這三大學科。

一時之間,朝堂之上,各種反對言論也都冒出來了,有的說,將教育體系擴大這麽多,人手本就捉襟見肘的朝廷,根本沒有辦法支撐。另外,這三大學科出來的人,只適合輔助做事,不適合做主政管理,不能將他們與士人一概而論,應該保持士人的優越感,這樣,才能讓他們今後在管理農工商的時候,有足夠多的威嚴。

有贊同者則是說,農,工,商的教學,根本用不到朝廷的人手,因為,朝廷現在除了那些實習生,真正的官員體系,除了士人,便是軍人,支撐這三大學科教育體系的人手,會從行業中挑選,根本不會影響朝廷運轉。

而且,現在的實際情況就是,在這三個方面加強之後,大唐國力開始蒸蒸日上,朝廷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並且將其規範化,形成體系,納入監管。

當然,這兩派的人,是誰也說服不了誰的,等他們爭論了一番之後,李世民又把目光看向了孫享福,這個問題是他拋出來的,如何讓大家同意,就是他的責任了。

為什麽說是‘如何讓大家同意’呢?

因為李世民知道大唐現在有這樣的需求,而這些學院建起來之後,如果不讓朝廷去管,豈不是讓它白白的成為了為世家輸送人才的基地?

他知道孫享福肯定明白這一點,所以,在給孫享福眼神示意的同時,也給房玄齡,長孫無忌等人投去了目光,作為一個帝王,從世家與世家之間,到階級與階級之間,要把握好各個方面的平衡,真的是很難,往往明知道什麽是應該做的,什麽是必須做的,他也不得不用一些手段,委婉的推進,才能達到目的。

就比如此前孫享福和李靖等人提到的軍事學院,在沒有把握掌握它的平衡之前,李世民一直不敢實際運作起來,由將門世代把持軍事,就跟世家掌握政治一樣,非國家之福,可如果只讓平民百姓來學習軍事經驗,這又等於是在挖這些將門子弟的後路,這些大將軍們個個都是人精,誰會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