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朝臣們的成長

歷史上的李世民經常性說的一句話是‘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這個人鏡,說的就是魏征,可見在個人品德上,他是一個坦蕩君子。

魏人鏡除了公正嚴明,忠直敢諫之外,還有一個特性,就是他沒有像其它士族階級一樣,把自己擺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俯視眾生。

相反,他非常關心平民百姓的生產生活問題,這也是李世民在眾多李建成舊黨中,對他格外另眼相看的原因。

所以,百姓的收成好了,魏征是打心裏高興的,他曾經在過朝堂上對懟過所有人,包括李世民,卻從來沒有懟過成為朝臣之後的孫享福,當然,在孫享福做朝臣之前,是懟過他幾次的,目標也都是孫享福背後的李世民。

“四石的產量,肯定是沒有問題的,試驗田那邊,五石以上也是妥妥的,至於更高,就不敢說太滿了。”

五石的產量,差不多是六百斤,即便因為田畝大小比後世小了一成多,但加上一成多的產量,也還不到七百斤,在後世,這屬於偏低產量,孫享福穿過來的時候,我國小麥的畝產量大多都達到了畝產千斤,高產田地,可以達到一千二三百斤,試驗田,更是達到了一千四百多斤,差距,其實還很大。

後世小麥的產量之所以這麽高,主要是小麥的育種經過了幾個階段,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也就是建國初期的時候,基本是家家種田,戶戶留種,種子繁育不成體系,那個時候,雖然解決一些土地肥力問題,但極限產量,也就是差不多這個數。

到了六七十年代,開始采用“自選,自繁,自留,自用”輔之以類似孫享福最初用的一些計算儲冷,春化階段的手段,產量就有了比較大的提升。

進入二十世紀末頁,我國小麥種子的主要生產方法有兩種路線,“三圃制”和“一圃制”。

孫享福今年提供給關中的麥種,就是他使用了後世九十年代就普及推廣的“三年三圃制”繁育技術,培植出來的種子。

三圃制的技術要點是單株選擇,分系比較,混系繁育。

三年三圃制培育出來的種子,幾乎是在現有條件下,把小麥的產量提升到了極致,像兩年兩圃制,以及一圃制,也只是在育種環節省略了一些株系比較的程序,對於產量上並沒有什麽增幅。

稍後,他還要推進四級種子技術程序,這樣,只要做到防雜保純,就能一直保持原有品種的遺傳穩定性,讓百姓就算自留種子,也可以保持產量不降低,至於什麽叫做四級程序,除農門子弟外,這個時期是沒有人知道的,即,育種家種子,原種種子,原種,以及最後產生的良種。

從育種家種子開始,到繁衍出大田良種,整個程序循環往復,是一種能無限的保持原有品種群體遺傳穩定性的方法,在其它一些作物上也適用,比如自花授粉的水稻,大豆,茄子。

異花授粉的油菜,大白菜,甘藍,黃瓜,西瓜。

常異花授粉的棉花,還有大唐此時尚未引進的番茄,玉米,辣椒等作物,都可以運用這套四級程度,來增強種子繁育的穩定性,逐步的推高產量。

孫享福是出生在科技時代的人,並且,在後世是專門從事這些東西的研究,對這些技術,他駕輕就熟,只需要有人來按照他的要求做,就能絕對能實現,他別的特長都是半吊子,但農科大研究生的文憑,卻是實打實的。

當然,除了種子之外,田地裏的產量,主要還是看種植,今年,大部份田地都施用上了有機肥,在土地的肥力方面,已經十分接近後世的田地,只要百姓打理的勤,水分,日照等條件好,產量未必就會輸後世多少,至少,曾經在後世種過一塊小麥試驗田的孫享福,親自指揮打理的試驗田,是不輸於後世普通農民種出來的田地的產量的。

“哈哈哈,老夫自是希望百姓們的田地裏產的越多越好,倒是那些糧商,只怕背地裏沒少罵你。”

魏征爽快的大笑接話,卻是有不少官員一副很認同的表情看向了孫享福,看來他們這些人家裏,應該都有經營糧米鋪子。

“產量高了,貨源足了,那些糧商應該謝我才是,又怎麽會罵我呢!糧食可是個好東西,它產的多了,可不光是能填飽人的肚子,它還是很多種賺錢的商品的原材料,聽說您喜歡釀酒,以後糧食多了,酒您就可勁的釀,把糧食轉化成酒,它的價值,可就翻倍了。”

孫享福貌似隨意的說了說,卻是叫許多糧食大戶眼中精光連閃,拿釀酒來說事,只是給大家指了一個方向而已,糧食,可不是只有這一個用途,將其加工成各種美味的零食小吃,也能增強它的附加值,不過,目前來說,釀酒是最劃算的,整個北方和西域的市場,都需要非常大量的酒,它是對付遊牧民族或者寒冷地區人民的利器,戰場上,也需要大量的酒精,這都得有豐富的糧食產量,才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