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69章 君道

秦始皇被喜的奏疏氣吐血了。

過去三十年,他曾接到過無數奏疏,多有諫詞,但多是拐彎抹角,譬如李斯的《諫逐客書》,都是擺明事實,跟他慢慢講道理。

但從沒有一篇奏疏,從頭到尾,都在批評他:你做得不對,失了君道!

“合符節,別契券者,所以為信也;衡石稱量者,所以為平也。”

這鄉下來的老法吏大概是文書抄多了,寫東西幹巴巴的,不似李斯那樣有文采,也不像茅焦那樣,每次直點主題,啰嗦得不行。

但他一開篇,就用每個秦人每天都要做的合符節,稱米量來作比喻:法律,就是這符節和衡石,而秦始皇,則是操縱它們的人。

所以君主,才是法政的源頭,就像測量時刻的標杆,吏民,就像這標杆的影子,標杆正直,那麽影子也正直,標杆若歪,影子也歪了。

而喜接下來長篇大論地告訴秦始皇帝:你這標杆,已經徹底彎了!

“一統之前,陛下尚能尚賢使能,無貪利之心,萬事皆決於法,則吏民亦勤勉苦耕,聞戰則喜,戮力同心,致忠信,而謹於臣民之道。”

可如今,陛下你做的都是什麽事呢?

喜指出了秦始皇帝這些年做的謬誤:“陛下把自己的剛強英明用到錯誤的地方,以為人真的能夠長生不老,而一味的追求不死。先信任方術士,給他們大把錢帛煉制丹丸,還打算不顧風險,乘船前往仙島。”

“如果君主喜歡偏斜顛倒,那麽大臣百官就會乘機跟著邪惡不正,官吏投陛下所好,在各地編造神仙祥瑞不知凡幾。”

“最終卻發現那不過是群騙子,一怒之下皆坑之,可陛下還不死心,又醉心於尋找西王母邦。發十萬人築通西域之馳道,少府三分之一的錢,都耗費在上面,其余三分之二,亦入於驪山、阿房。”

“非但如此,陛下富有四海,卻不念及那都是民之脂膏,常大興土木,大修宮殿廟宇,口賦越來越多,租稅越來越重,徭役也一年帶頭沒個完。君主熱衷於貪圖財利,那麽大臣百官就會乘機跟著去多拿少給,以致於沒有限度地盤剝百姓。天下黔首,被壓得無喘息之機,山東之地,遂有群盜四起,邊境之地,逃卒不知凡幾,於是吏治國事敗壞。”

總結下來就一句話:“君者,吏民之源也;源清則流清,源濁則流濁。”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吏治之所以敗壞,源頭就出在陛下你身上啊!

喜最後說道:“君道不正,是天下第一大事,諸卿卻都訥訥應諾,一味順從,小臣職位雖低,卻不能知而不言,於此不言,更復何言?故今日冒死竭忠,望陛下能改變心思,正本清源,若能如此,便是大秦宗廟、社稷、國家之福,亦是天下黎民百姓的幸運。”

上一個敢這樣痛罵秦始皇的人,叫高漸離。

皇帝倒是將奏疏看完了,但看過之後,臉紅耳熱,氣得當場吐血半升!

“這就是黑夫、茅焦舉薦入都的人?這安陸荊蠻,竟敢說朕彎了?”

緩過氣來後,暴躁的秦始皇勃然大怒,第一反應是把這老吏抓起來,殺了!

但等到喜真的被抓進廷尉監牢後,秦始皇卻又躊躇了,強忍著憤怒,將奏疏又看了兩遍,一會拍案大怒,一會又若有所思……

直到今日執殿的中郎戶令,趙高之弟趙成來報,說長公子扶蘇請求謁見。

“朕知道他會來。”

秦始皇放下奏疏,不動聲色,讓謁者宣公子入殿。

他很清楚,喜、茅焦、蒙毅,甚至還有蒙恬,在這些人眼裏,自己近年來一直在做錯事,而扶蘇,是未來能補救“錯誤”的人。

皇帝被喜直指瘡痛的震怒,變成了心裏陰冷的邪火。

“壞人朕當,好人你做,是這樣麽?”

但事實卻是,壞人沒那麽好當,好人的名聲,也沒那麽便宜就能掙到!

“朕倒要看看,你要如何為此人求情!”

皇帝高坐君榻,而公子扶蘇由趙成及謁者引入殿中。

秦始皇沒有讓眾人退下,宮女侍者們就戰戰兢兢地侯在門口,今天皇帝心情不好,只能乞求待會千萬別有一場父子沖突。

秦始皇性情越發乖戾,半年來,宮中每隔幾日,都會幾個看到不該看,聽到不該聽話的寺人宮女,人間蒸發,公子扶蘇挑這時候謁見,真是糟糕極了。

扶蘇年青時長得很像他母親,羋妃,而現在他年近三旬,留了須,舉手投足間流露的楚式貴族氣派,又總讓秦始皇想起一個人:昌平君……

不過算起來,自從開始將行蹤神秘化後,秦始皇已經兩月沒見扶蘇了,胡亥倒是常帶在身邊。

中規中矩的行禮,近前後,扶蘇在五步外下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