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狂瀾 第一百零六章 渡河(第2/4頁)

阿濟格說這話,自然是責怪渡河太慢,浮橋架設太少,而渡船又不足。

胡宗國心裏腹誹,要沒有奢家,單叫羅獻成助你們,二十萬兵馬怕是用上一個月都未必能完全渡過去。兩座浮橋用去十二根鐵索,僅鐵料就耗用近十萬斤,這還是打下江寧攢下的底子,都未見你們能從燕薊補入這麽多鐵料到南面來。

“都怪我不能多造兩座浮渡,叫大軍渡河受阻,請穆親王責罰。”奢文莊小心翼翼地請罪。

葉濟羅榮看了奢文莊一眼,知道他是刻意低調,但也喜歡他這種小心翼翼做人的態度,說道:“能事先造成舟橋,已是大功,而南漳、鐘宜兩城皆降,只待我大軍渡過漢水,便可揮馬直指荊門……”

浮橋長八百步,要是人挨著人,以兩列行進過橋,浮橋就要同時承載近兩千人。要是浮橋的承載力能達到這種程度,二十萬人馬要渡過漢水,一天時間就夠了。

只是僅兩千人的體重,加起來就要有三十多萬斤,連上橋體自重就變得極其的笨重,受上遊來水沖擊時,無論是縱向的,還是橫向的,對鐵索的拉扯之力,也將變得極大,非襄樊浮橋所能承受。

蘇庭瞻所奉命架設的這兩座浮橋,每次同時僅能通過四百人,要是過騎兵,一次甚至只能同時通過五六十騎,這就極大拖延了人馬渡河的速度。

即使如此,兩座浮橋渡人馬過河的效率,仍然要高過同時調來配合渡河的兩百艘渡船。

奢家放棄閩東時,將大量的造船工匠都隨軍西遷。不過占得江西之後,雖有工匠,但沒有充足的時間去陰幹造船的板材,也沒有余力組織人手進深山老林裏去伐巨木,故而在江州只能造些中小型戰船。在江州水軍裏,兩百石載量以上都要算大船了。便是這些船時間用長了,板形走性,漏水情況也變得日益嚴重。

浮橋走人,渡船載物,田常、周繁兩部步卒加起來不過六萬人包括十數萬石糧草,渡過漢水,就整整花花五天的時間。

接下來,葉濟羅榮本部四萬精銳騎兵,除了其中一萬人馬要從漢水東岸前往石城,繼續增強鄂東防線外,其他三萬騎兵,都要從樊城南渡。想想三萬騎兵要走浮橋南下,速度之慢,怕是堪比四五倍之數的步卒,怎麽也要六七天的時間,奢文莊想想也是有些頭疼。不管怎麽說,戰馬的體形與體重,也是尋常成年人的四五倍重,而渡河時還沒有人那麽安份。

阿濟格嫌渡河慢,周繁則希望多拖兩天。在攻打南陽時,田常出力不大,周繁為爭戰功,攻城傷亡都主要集中他這邊。雖說葉濟羅榮這次叫田常為先鋒,先去剪除荊湖軍在荊州外圍的守軍,但周繁還是希望能獲得更長的休整時間,所以寧可慢慢的從樊城渡到漢水南岸的襄陽,就算拖上十天八天,也沒有什麽。

周繁說道:“淮東軍在黃州的集結雖說非常的迅速,但其擔憂我主力兵馬從漢水東岸突然壓上,進入鄂東,故而其先期以黃州城為中心,在沿江北岸地區修築防壘,以取立足。淮東軍對黃陂、漢津等城的大規模用兵,會在其沿江塞壘修長完成之後,應該還能給我們一兩個月的時間。”

奢文莊當然能知道淮東軍不會很快兵臨黃陂、漢津城下,那樣的話,葉濟羅榮做夢都會笑醒,他只要率騎兵快速進入黃陂,就可能迅速對攻城黃陂的淮東軍進行反擊。

而從黃陂往南,往東,丘陵、平原、湖沼交錯,留給淮東軍進退的縱深極淺,不足百裏。在這麽淺的縱深裏,大股騎兵配合步卒進擊,想擊潰甚至圍殲淮東軍不是難事。

淮東軍想要進攻他們的鄂東防線,特別是兵力上不占優勢的時候,必須要在沿江擇要沖之地,修築可供臨時立足的寨壘,這樣才能進退有度,不至於敗下陣來沒有休整跟收攏殘兵的機會。

只是這個時間,周繁說至少會有一兩個月,奢文莊卻不認同。與淮東軍打了這些年的交道,吃了這麽多虧,淮東軍的進軍及後勤補給效率之高,是史書未載的。像閩東戰事之後,林縛率淮東軍主力從晉安轉回到浙東,再從浙東進入江寧,一旦動起來,前後都沒有用到半個月時間。

雖說林縛從八月中下旬就率先部進入蘄春,但一直到九月六日,其在江西的淮東軍水步軍主力才完全渡江,速度看上去並不快,在奢文莊看來,則有兩個可能:一個就是林縛有意拖延,要給他們造成淮東軍行動緩慢的錯覺;還有一個就是林縛前期將運力主要用來物資的運輸上,而兵馬的集結給拖延了些許。

無論哪一種可能,都將意味著淮東軍攻打黃陂的時機,要比周繁預料的要提前。

奢文莊倒也不怕得罪周繁,當著周繁的面,便將自己的分析說給葉濟羅榮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