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狂瀾 第五十九章 負荊請罪(第3/3頁)

誰都知道黃秉蒿將來可能是個隱患,但他率三四兵馬據著袁州。袁州位於豫章以西,是江西的西門戶,西接潭州。黃秉蒿投奢家後,率兵駐袁州,欲進潭州,與湘潭軍打得頗歡,有意替奢家打開西進湘潭的通道。然而到上饒戰事後期,奢家潰敗之勢已成,袁州與潭州就迅速息兵。

從這裏面也不難看出,潭州還是擔憂真將黃秉蒿滅掉,潭州在強勢的淮東面前,難以再有據地自立的可能。

潭州欲留黃秉蒿在袁州作為與淮東之間的緩沖,淮東想要強攻袁州難度就很大。如今北地形勢危急,林縛也不敢叫六七萬精銳兵馬為攻打袁州浪費三五個月甚至更久的時間。故而袁州問題,能談判解決,林縛也想談判解決。黃秉蒿想行緩兵之計,淮東這邊又何嘗不是穩住黃秉蒿?

“江西差不多成了殘地,要不想成千上萬的人餓死荒野,想徹底解決袁州的問題只能往後拖。”孫敬軒也說道。

如今江西極為缺糧,一是之前奢家的橫征暴斂,差不多將民間余糧榨幹。再一個就是今春江西民眾紛紛湧起反抗奢家,戰火燒及江西各地,對農事的影響極大,戰事征用大量的民夫隨軍,也進一步減少從事田作的勞力。春稼已過,要是在豫章、袁州再大打出手,江西境內的稻作農事也將錯過去,將直接威脅到江西五十余萬戶人的生存問題。

袁州之事能談判解決,一是淮東軍主力兵馬能及時抽身北上,以備胡馬南下,二是不誤豫章、贛州等江西腹地的農時。

此外,袁州一事能平息,淮東不指望能從湘潭那邊征收稅糧,但拿著銀子去購糧,還是能購一兩百萬石平價糧。

兩湖從越中期起糧產就崛起,以及環太湖沿岸平原大片種植桑棉之後,還要從兩湖引進糧食以補不足。江淮糧價飛漲,恰恰是揚子江水路中斷,兩湖米糧不得東進之後。荊湖戰事乃頻,糧食也缺,但湘湖(湘潭)的情況要好一些,特別是大寇楊雄率部退出後,湘潭腹地就幾乎沒有戰事,民間余糧就足。如今江州以西的揚子江水域還遠不談得上太平,但江西與湘潭之間,從袁州有陸路可走,可以運糧進江西,以解燃眉之急。

“免三年稅賦的話都已經說了出去,但江西的官吏、駐兵,都要戶部另貼錢去養。”林續文想到這些事,也是頭痛心煩,“罷,罷,罷,要是曹家今年就守不住關中,西線給燕胡打穿,就算主力兵馬能北調參加,錢糧之事也會要了我們這一幹人的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