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狂瀾 第一十六章 淮山棧道(第4/4頁)

要加強對淮山的控制,修路築道,改善交通狀況是首要前提。

林縛對宋浮說道:“宋公替我簽發軍令,叫唐希泰率兩營甲卒,一萬輜兵即日就進故埠深山剿匪去。”又與周彬說道:“王相既然配合我們行事,那你這次過去,就留下去助王相經營柴山。要嚴格保密,人手不能叫帶太多過去,你用心挑選些可靠的人一起過去,兩邊先各自築道,銜接處先以小道秘徑相接,到最後再拓寬!眼下沒法往柴山那邊輸送米糧,但鹽鐵藥材可以再增加一些,以便你們在柴山能從隨州腹地籌更多的米糧。”

在淮山腹地開辟山道雖然費力,但只要王相、周彬能夠籌得維持兩三萬丁壯生計的米糧,開辟從禮山到柴山之間的通道就不是難事。當然,隨州號稱擁兵二十萬,能戰之兵也不過五萬左右,要在隨州籌得維持兩三萬丁壯及家小生計的米糧,當然不會是什麽簡易的事情。

只可惜淮山之間的藥道太險辟,在棧道修成之前,柴山與故埠之間無法運輸大宗物資,否決直接派兵進占都可以,何苦費這般力氣?

如今各地對隨州的封鎖甚嚴,鹽鐵在隨州比銅還貴,相比較之下,米糧即使還是十分的緊缺,卻反而是隨州長樂軍手裏最充足的物資。

組織兩百人以私梟的名義行走於淮山之間,往返一個月駝運兩三萬斤米糧,根本不能叫王相、周彬在柴山多堅持幾天,但每月能有兩三萬斤鹽鐵的輸入,那就完全不一樣。

隨州位於淮山西麓,而淮山腹地不受控制的區域,甚至要遠比隨州府更大。在淮山之間,也生存滋息著大量的山民,利用山谷之間的坡田、谷地耕作為生,結寨而居。有了鹽鐵,就能跟山民、寨民交換米糧,以解決部分米糧之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