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狂瀾 第四章 內府(第3/3頁)

說起來,陳華章心裏確實還是有些惴惴難安,既擔心林縛有沒有能力走出最後一步,也擔心天下會給別家或燕虜或曹家得去。但在江寧住了這些天,心思稍安。

陳華章不習武事,不知用兵,但也曉得,有史以來,或勢力崩敗,或朝廷興替,或異族侵淩,說到底是都壞於政事。相比較林縛戰無不勝的用兵手段,能更叫陳華章折服的,是淮東的治政手腕。

奢家等八姓在閩東立族兩百余年,這麽厚的底子,在短短幾年時間裏,就給淮東超越、打殘,實非僥幸。再以曹家為例,三代邊帥,兩代郡王,據固原近六十載,四年內將三萬精銳擴到十三萬,燕虜侵來,還不能阻擋在外圍,比淮東已是明顯不足……

也許這天下就要在淮東與燕虜之間一爭雌雄了,陳家總不能去投燕虜,投淮東這步棋就不能算走錯。

想到這裏,陳華章說道:“華章此次回海虞,將宗族裏一些事情依主公吩咐處置完畢,再過來聽候效力……”

陳華章以往重宗族而輕仕宦,他早年考過舉子就歸鄉打理宗族事務。眼下淮東的核心政策就是抑土地兼並,在土地交出去之後,綢莊今後十數年裏都不會有大起色,陳華章繼續留在海虞也沒有什麽事情。

“那是太好啊。”林縛高興道:“陳公如此說,那我就在江寧恭候了……”

在北伐之前,林縛首先要將江寧的政事理順過來,務實而治政、理財經驗豐富的陳華章,才是淮東最急需的人才。實際上,陳明轍雖任嘉興知府,火候還差他父親一截。陳華章有相對保守的弱點,但此時對淮東來說,也不能叫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