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權傾 第一百三十七章 配刃(第4/4頁)

海陵王看不到淮東隱藏在背後的虛實,但沈戎的眼睛很尖銳。很可惜,淮東的安排也叫沈戎難以提出反對意見來——太後及海陵王在江寧能用的人手太少了。有些位子一定要緊急去填滿,才能讓局勢安定下來,太後與海陵王沒有能用的人手,自然無法阻攔淮東安排自己的人手。

※※※※※※※※※※※※※※※※

戰事雖短暫,但給民眾帶來的痛苦是深刻的,痛徹心扉的,舊日在猝然間攪得面目全非,想要恢復正常卻是極困難的。

數十萬流民且不說,就是江寧城裏十五六萬的城坊戶,七八十萬口人,每天所消耗的米、炭等物資都是天文數字。這幾天來,淮東軍控制江寧城,林縛下令在城內外各設開設粥場六十余處,每天從淮東軍補給裏擠出三千石米糧以濟饑民,但江寧城在收復後短短三四天時間裏,糧價還是飛速上漲到十兩銀子一石糙米的程度。

江寧城在寒冬對石炭的消耗也是極大,淮東在此之前雖然有所準備,但當世極少有官員能夠將一座百萬人口的城市管理得妥妥當當。

淮東的物資供應雖然要保證進入江寧外圍近十萬兵馬的補給,還要有剩余能擠出來供應江寧城——林縛命令淮東軍強撐了幾天,接下來就要由江寧府接手這一攤子事情。

江寧城裏上百萬口饑民、難民在,稍松懈片刻,便可能是成百上千人的死難。張玉伯直接去接手這個爛攤子,也才更深刻的知道其中的難處,以及奢家的狠辣。

江寧城十數萬戶,七八十萬口的城坊戶,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基本物資,相當比例都由江寧下屬諸縣以及周邊的徽州、池州、丹陽等府縣供應。米糧有所不足,也多從揚子江上遊荊湖、湘潭等地補充。

魚米之鄉的環太湖諸府縣,一是受戰事摧殘也嚴重,二是這些地方早就從傳統的糧食輸出地變成絲織產業,以海虞縣為例,近半土地種桑植棉,人口密度又大,甚至要從外縣引進大量的糧食才能維持需求。

這次戰爭持續的時間很短,但江寧以南諸縣包括徽州、池州兩府在內,都受到嚴重的摧殘。江州失陷後,池州、廬州以西的揚子江就徹底給截斷,短時間裏不要奢望揚子江上遊,荊湖、湘潭等地的米糧能流入江寧來。

一下子,江寧城裏這百余萬口人,就立即形成一個巨大的,難以去填的糧食缺口。這個缺口填不上,填不好,江寧的形勢就難談穩定,江淮防線會因錢糧緊缺出漏洞,江寧也難對奢家持續追剿。

崇觀九年,燕虜破關南侵,掘堤毀河道漕運,打殘燕南,山東,中州等地,要不是東陽系苦苦經營出津海糧道,每年往北方輸送兩百多萬石米糧,燕京的形勢也無法拖延上四五年。江寧當前面臨的險惡形勢,跟崇觀九年的燕京有過之而無不及。

崇觀九年,燕南受摧殘嚴重,但京畿諸縣的情況好一些,還有一個就是北方豪族有儲糧的習慣,津海糧道打通之後,糧食危機即告緩解。米價遲遲不降,那是張協等官員在背後控制的緣故。

江淮地區的商品經濟更發達一些,大戶還更專注從絲織鹽鐵上牟利。再一個,就是江淮兩浙等地經歷長期的戰事,使得江淮米價持續多年維持在高位,實際也使得各府縣的民間儲糧降低到極點。

張玉伯多少也能明白林縛為何急著推薦他來權知江寧府,心裏暗想,怕是林縛急著將包袱丟出來——樹要皮,人要臉,即使再跋扈的梟雄,也不可能完全不顧史書留名。即使在軍隊的鎮壓下,江寧城裏的饑民出不了大亂子,但是換了別人,誰願意將成千上萬甚至上十萬餓殍的千古罪名扛到自家頭上來?

擺到張玉伯面前最緊急的,不是府軍的重整,也不是胥吏的招募,還是籌救濟糧跟降糧價。

張玉伯午時才進江寧府衙,午後林夢得就派人過來,叫張玉伯接手淮東軍在城裏臨時所設的六十余處粥場。

倒也不是林夢得故意刁難,除了長山軍往江寧西面集結、運動,是要將嶽冷秋封鎖在秋浦河以西,林縛同時命令周同率崇城軍接下來緊要去收復徽州,奪回昱嶺關,要立即將浙東行營軍的兵馬都調動起來,向浙西、浙中進軍,不給奢家喘息的機會,淮東軍的補給也十分的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