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權傾 第八十四章 帝心(第2/2頁)

這兩天,皇上頻頻召陳西言、程余謙、余心源、謝朝忠等人進宮議事,就劉直所了解的情況,在謝朝忠出兵一事上,便是一向表現都很軟骨頭的程余謙都沒有在皇上面前妥協。

劉直心想,要是皇上今天一定要議謝朝忠領兵之事,陳西言、程余謙他們會如何應對,稱病撂挑子?

陳西言要撂挑子,禦營軍出征的錢糧都湊不起來,謝朝忠領兵出征之事,自然也不了了之了。但皇上與陳西言撕破臉,這以後朝堂的體面還怎麽維持下去?

看著陳西言蒼老的臉繃如緊弦,想必也在考慮種種後果吧?

再看林續文,臉沉如水,憂心忡忡,劉直心想,他心裏在想什麽,難道也不看好今天的廷議?

“皇上駕到!”殿衛高聲喝諾,殿下群臣立時停下私語。

永興帝壓住心裏的煩躁,居高而坐,看著殿下的群臣,說道:“眾卿平身,今日有何事奏議,速速奏來?”

劉直聽皇上的語氣很沒有耐心,暗道,難道皇上妥協了?與張晏對視了一眼,心想如此最好,真要鬧得不可開交,還不知道局面怎麽收拾呢!

“臣有本啟奏!”戶部尚書王學善排開眾人,走到殿當中。

“王愛卿有何事啟奏?”永興帝問道,眼睛裏也是疑惑。

所謂廷議,都是政事堂諸相不能裁決的軍政之事,才要拿到廟堂之上公開討論,殿上要議什麽事情,實際上政事堂事先都會列好,王學善的啟奏顯然是在計劃之外。

不要說永興帝疑惑了,陳西言等人都甚是疑惑,猜不透王學善有什麽事情非要繞過政事堂,直接在廟堂之前提出來——王學善的這種行為,本身就是對政事堂的挑釁,但陳西言也不能阻止王學善發言。

王學善也不看旁人,徑直說道:“秋後用兵之事,諸人討論已多,除淮東之外,嶽冷秋秋後在江州同時對豫章用兵,也成定議。微臣對此也無異議。但要秋後一勞永逸的剿滅浙閩叛兵,僅淮東、江州兩線用兵,微臣以為猶嫌不夠……”

王學善此言一出,便如石落湖中,頓時激起一圈圈的漣漪。殿下群臣紛紛竊竊私語起來,都沒有料到會是王學善直接將窗戶紙捅破。

謝朝忠領兵之事,陳西言、林續文、左承幕三人是強烈反對,程余謙、王添、張晏三人是沉默以對,劉直模棱兩可,余心源倒是支持,可惜他在軍政之上的聲音很微——即使永興帝真有心堅持謝朝忠領兵出征,面對這樣的局面,也只能頹然放棄。

誰也沒有想到王學善會異軍突起。永興帝也頓時亢奮起來。

王學善可不是什麽無關緊要的人物,在遷都之前,他就長期擔任江寧府尹,與顧悟塵、程余謙、王添、余心源等人並列。遷都江寧之後,吏部尚書由陳西言兼任,兵部給架空,沒有事權,王學善執掌僅次於吏部的戶部,是廟堂之上的實權派人物。

劉直心裏也是十分的疑惑,支持謝朝忠出兵,對王學善而言,沒有太大的好處。即使在這樁事上能討得皇上的歡心,但陳西言等人強烈反對,這樁事猶不可行,最終只鬧得跟陳西言翻臉。只要陳西言一日不離開廟堂,王學善跟陳西言鬧翻有什麽好處?即使將陳西言鬥垮,也輪不到王學善進政事堂。相比較之下,王學善保持沉默,雖說沒有什麽好處,但也不會有什麽壞處啊!

如今廟堂之上,陳西言異常的強勢,而皇上在許多事情上又離不開陳西言。而淮東的態度也很明確。比起得罪陳西言來說,劉直更不想得罪淮東,即使明白皇上的心思,今天也沒有當出頭椽子的想法。沒想到王學善會跳出來。

陳西言等人臉上都是又驚又疑,殿下群臣臉上什麽表情都有。

永興帝立時提起興趣,前傾著身子,看向王學善,說道:“王愛卿,你有什麽想法,請暢所欲言!”

“如今浙閩叛軍兵馬主要集中在兩頭,而在浙西兵力孱弱。禦營司所提出的秋後用兵策上,僅用鄧愈所部牽制浙西敵兵,依微臣所見,太過保守了。”王學善有準備而來,侃侃而言道:“一旦淮東、江州對閩東、豫章用兵不能速戰速決,欲秋後一戰解決浙閩叛軍的想法就會落到空處。南面的局勢得不到根本性的改觀,又談何收復燕薊故土?依微臣拙見,朝廷若能加強徽南,從徽南出兵浙西,就能打在浙閩叛軍的薄弱處,即使迫使浙閩叛軍從別處抽兵補充浙西,也能減免閩東、豫章所受阻力。微臣實不知,此等上策,廟堂之上,為何從無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