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權傾 第四十六章 緩兵之計(第2/2頁)

當淮東在麟州、壽張再獲大捷,燕胡南下的銳氣必將給徹底的挫敗,淮東就有余力回過頭來,重新將注意力放在南線,其第一步就會與杭湖軍合兵強攻富陽。

最好的結局莫過是淮東軍跟燕胡在麟州、壽張拼個兩敗俱傷,田常心裏這麽想著。

這時候有扈從登上城頭來,稟道:“大都督行轅急函!”

田常拆開信函,看過後跟方振鶴說道:“大都督召我去議事……”

召見甚急,田常將富陽軍政事務稍作安排,便連夜乘船出發,逆水趕往淳安,經過桐廬時,與從東陽而來的蘇庭瞻遇上。

蘇庭瞻從東陽到桐廬是乘馬而行,與田常匯合後,便一起乘船趕往淳安。

“徐州出了這個狀況,大都督在淳安緊急召諸部議事,是為哪般?”田常邀蘇庭瞻到船上來議事。

“怕是要對贛州動手了!”蘇庭瞻說道。

田常心裏一驚,問道:“淮東、江寧諸部兵馬都集於麟州一線,擺開兵勢,欲與北燕決一死戰。我們此時對贛州動手,豈不是要促使淮東、江寧從麟州撤兵南還?”

“我起初也是這麽想,但見大都督召見諸部主將甚急,便猜測淮東集兵於麟兵,可能是緩兵之計。”蘇庭瞻說道。

“緩兵之計?緩我們?”田常警覺地問道。

蘇庭瞻點點頭,說道:“淮東好用詭計,但也很少打無把握之仗,其集兵於麟州很可能只是裝腔作勢,要是我們信以為真,再拖兩三個月,事情怕會大壞。”

田覺陷入深思。貌似淮東邀董原、陶春、梁成沖諸部合兵,約集十三四萬兵馬。燕胡在壽張、東平等地,就有兵馬十萬,但在青州、登州,陳芝虎還轄有三萬余兵馬,更為主要的,葉濟羅榮在晉南,在河北沁陽,更掌握著三萬鐵騎、四萬余新附軍——燕胡這兩部兵馬,都能以較快的速度拉到壽張、東平外圍,參與會戰。不要說新附軍了,燕胡能調兵的騎兵部隊就高達七八萬眾,也非江寧十三四萬步卒能在江淮平原硬扛的。也許是淮東在徐州贏得過於順利跟神秘,而使他們忽視淮東這時候並沒有跟燕胡決一死戰的實力。

蘇庭瞻繼續說道:“徐州獲捷後,在形勢以及人心上,淮東都要做一做樣子,領兵北上,做出與燕胡在壽張一線決一死戰的樣子。即使淮東不這麽做,只要燕胡在壽張、東平一線集結大軍,淮東要鞏固徐泗防線,也無法將兵馬從徐泗防線抽出來。而最為關鍵的,對陶春、董原、梁成沖諸部來說,這時候都還陷在河淮,即使想撤下來,也不是一兩天能成。但時間拖上兩三個月,你說會是什麽形勢?”

田常蹙緊眉頭,倒吸涼氣。徐州戰事之後,他就滿心期盼淮東、江寧諸部兵馬在麟州、壽張一線,跟燕胡拼個兩敗俱傷,倒是沒有想過這淮東搞出這麽一番動作,竟然是有可能在裝腔作勢。

要是麟州會戰打不成,時間拖上兩三個月,燕胡主力很可能會困於糧草,將主力撤到濟南一線就糧,僅在南線部署少量兵馬接敵。而在春後,河淮地區交錯縱橫的河流,也將成為阻擋燕胡兵馬南下的障礙,使得淮東、江寧在河淮地區所承受的軍事壓力將大減。到時候,淮東、江寧不僅不需要向北線增援兵力,甚至可以從北線抽調兵馬來支援南線。

想到這裏,田常背脊都滲出冷汗來,這時候他與蘇庭瞻在東線都甚感吃力,要是淮東到春後再往浙東增派兵馬,形勢必然險惡到極點。

“這廝真是險惡啊!”田常氣急敗壞地說道:“老天怎麽能容這麽逆天的妖孽活在世上?”

蘇庭瞻曉得田常有些畏戰怯敵了,跟淮東糾纏這些年,接連受挫,沒能占半點便宜,換了誰,都難免喪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