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權傾 第四十二章 兵敗如山倒(第2/2頁)

隨著進入南岸的淮東騎兵人數增多,陳韓三也無意派人去破壞淮東軍在荊馬河上搭設棧橋。受眼前大敗影響,陳韓三在南岸還有三營步卒,但不曉得他們還有多少跟淮東軍正面相抗的勇氣。

雖然在徐州城裏還有近三千守軍,但北門城樓上的守軍能看到荊馬河這邊的戰場,他們看到出城而戰的徐州兵主力竟然如此輕易給打潰,不曉得他們還有多少堅守城池的決心。最壞惡果,大概是淮東騎兵到城下,無需等張玉伯、柳西林在裏面裏應外合,守軍就打開城門投降吧?

想到這裏,陳韓三才意識到自己這時候還能牢牢掌握的兵力,也就南岸這三營步卒了……

不曉得荊馬河冰到底給淮東破開多長,陳韓三也不回城去,知道自己短時間裏無法逃往北岸,跟周知眾以及正趕來的那赫雄祁匯合。血吐過了,當下也不猶豫,帶了百余殘部,便往小寨馳去,眼下士氣受到重挫,也只能緊閉寨門死守了,或有一線生機。

※※※※※※※※※※※※※※※※

周知眾的謹慎保守,救了自己一命。

按照常理,當淮東軍將兩翼掩護的騎兵都調過去打陳韓三,周知眾應當果斷從沙家集反擊出來,使淮東軍首尾不能相顧——然而周知眾守營寨就頗險,驚魂未定之際,只想著先加強營寨防守,好撐到那赫雄祁趕來。

莫紀本倒是貪功之人,即使看到劉妙貞親率的步陣法度頗嚴,沒有多少破綻,但不想在那赫雄禮趕來之際,自己只是領兵困在營寨裏沒有作為,就與周知眾爭執著要領兵出去打反擊。

周知眾這一耽擱,南邊陳韓三就跟沙塔似的給一指輕輕的捅坍。陳韓三所部的潰敗即使是眨眼之間的事情,萬余兵馬亂作一團,給淮東軍血腥的犁殺,而無反抗之力。

周知眾臉色駭然煞白,陳韓三所部如此輕易地就給打得大潰,失去陳韓三,形勢已對他們極不利。周知眾更加不敢出營寨廝殺,一邊派人死守寨墻,一邊派人去通告那赫雄祁,叫他就留在魏王坡,不要輕易接近過來,要接近,也要等兵馬休整好再過,以免給淮東軍以逸打勞,打個措手不及。

要沒有那赫雄祁萬余精騎為援應,周知眾可沒有信心將兩萬步騎都帶回壽張去。

※※※※※※※※※※※※※※※※

天高氣爽,站在高處遠眺,只要沒有山嶺礙眼,眼力好些的,看過二三十裏外的景致倒也尋常。荊馬河離徐州北城才十二余裏,守軍站在北城門樓上,將荊馬河北岸的情形,自然是看得一清二楚。

不僅北城樓上的守軍看得見荊馬河北岸的戰場,楚王府銀安殿後的園子裏有一株參天銀杏古樹,差不多有五六百年的樹齡,這時剛好給退到王府固守的人提供一個觀望城裏城外局勢的高哨台。

“淮陽軍大捷,叛軍無數人無故跌到荊馬河裏,仿佛給吞進去似的,都沒見冒頭,紅襖女一定是用了什麽妖法!”爬上古樹的望哨手舞足蹈地說道。

“休要胡說八道,將看到的稟告給我們聽即可!”張玉伯喝罵道,這妖法的名聲傳出去,對淮東不利。

楚王元翰成倒沒有在意這些細節,他身子顫抖著,他巴望著淮東軍能勝,但又不相信淮東能勝得這麽輕松,要不是身子不允許,他都想爬上去親自看一看城外的情形。

“有一支騎隊從北岸跨河正往徐州城趕來,正叫奇怪哩,叛軍栽到河裏冒不見頭,他們倒能安全渡,看甲掛,是淮東騎兵。”望哨繼續趴在樹頂上稟報城外的情形。

柳西林叫望哨下來,他親自爬上去,看過城外的情形,差不多有六七百騎形成一條直線,趕來徐州奪城。他忙下了樹,找張玉伯、元翰成商量,說道:“不曉得是哪位將爺領隊,是淮東騎營兵馬確切無疑。騎隊無法攻城,若守軍不棄降,要想盡快拿下徐州城,只能我們從內部策應!”

“這怎麽成?陳韓三在城裏還有三千兵馬,還是等淮東軍主力趕到城下攻城時配合穩妥些。”元翰成反對道。

“陳韓三在城裏是還有三千守軍,且不管這三千守軍有沒有受到城外大敗的影響,傷了士氣,我們從內部協助攻城,只要攻下一城,守住片刻,打開城門即能迎來大軍,且問陳韓三在城裏三千守軍,給四城一分攤,還能有多少兵力阻攔我們奪其中一座城門?”柳西林見楚王臉上顧慮不消,說道:“他們啊,要麽投降,要麽這時候就棄城遠遁而走,能有多少心思跟我們打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