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權傾 第四十三章 潰不成軍

當初林縛派柳西林領三百甲卒進徐州城,用意有三:一是迷惑陳韓三,以為柳西林真代表淮東來跟他合謀詐降誘敵之計;其二是在戰時退守楚王府,利用楚王府將陳韓三部分兵力牽制在城裏,還是要迷惑陳韓三的判斷;其三就是要在這時,與趕到城下的淮東軍裏應外合,強襲城門,迎大軍入城。

楚王元翰成雖也經歷過戰事,但對軍事的理解畢竟有限得很,見徐州城裏叛軍人數仍眾,便想求穩守住王府再說。

然而兵勢如水,敵軍人心,士氣已經嚴重動搖,不可能有多少作戰意志,便是城裏敵軍再多一倍,柳西林也敢出戰,何懼城裏三千敵兵分散各處?柳西林雖能不理會楚王元翰成的意見,獨自率三百甲卒沖出楚王府去,但張玉伯的意見他要尊重。

張玉伯見柳西林看過來,他與柳西林共事多年,哪裏不清楚他的心志堅定?抓緊腰間的佩刀,說道:“叛軍已無力攻打楚王府,衛營守之足矣,大功唾手可得,三百勇卒當不能屈守此地。請王爺在此坐鎮,我與西林沖殺出去,奪一城門,迎淮東戰卒進徐州城!”

“張大人與楚王爺留在這裏,居中策應,沖陣殺敵自有我們這些軍漢去做就行……”柳西林說道。只要張玉伯一個贊同的態度,並不希望一介文官跟著冒險,要是張玉伯有著三長兩短,他反而不好交待。

元翰成雖保守,但不迂腐,便將王府衛營指揮使喚到身前來,說道:“你去問衛營將卒,若有願取軍功謀富貴者,可隨柳校尉沖殺出去……”

衛營指揮使不想拿自家性命冒險貪功,此時他還要守住王府,不給亂軍湧進來,但麾下有將卒跟著出去打殺,奪得軍功自然也少不了他一份,當即就派親信散出去招集願意跟著出府作戰取軍功的自願者。

對沒有背景,只靠勇力吃飯的下層軍官及兵卒來說,苦無出頭之途,敢在刀口舔血的冒險之徒也不在少數,便是隨張玉伯退守楚王府的百余衙卒裏,也站出三十多人來,願意要跟柳西林沖出去。

柳西林很快湊足五百健勇,以淮東甲卒打前陣,卸下門板當大盾,打開北門,往北門封堵的叛軍沖去。

張玉伯、柳西林率部退入楚王府,陳韓三不願給楚王府牽制太多的兵力,只在南北門各布置五六百卒進行封鎖,想在打潰淮東軍進入徐州的主力之後,再來收拾這些小雜魚。誰能想到這些在戰事之初還不大起眼的小雜魚,這時候卻成為壓垮叛軍的最後一根稻草。

叛軍對楚王府南北兩門外,拆毀民屋,用磚石堆了大約有齊胸高的護墻與拒馬等物,形成簡易的街壘。要是荊馬河戰場沒有出變故,用街壘及兩營兵卒將千余雜兵封鎖在楚王府裏面出不了頭也是足夠了。

這時候形勢逆轉,徐州叛軍主力在荊馬河戰場給打得大潰,死傷籍野,對參戰雙方的心志影響是翻天覆地的。

淮東軍正奔徐州城而來,徐州城裏僅剩三千守卒,甚至這時候無人知道陳韓三是死是活,人心惶惶。

淮東軍奔徐州城而來的都是騎兵,人數也只有六七百人,但奈何淮東軍這時候徹底掌握荊馬河戰場,隨時都會有更多的兵馬抽調過來攻打徐州城。先遣而來的六七百騎淮東軍,倒是更像不讓徐州城這三千守軍從容逃出城去。

徐州城頭的守軍,這時候的心思,更多的不是守住城池待援,而是想能不能逃出去,或者幹脆了斷的開門投降,能不能換得一命。

部署在楚王府北門的五六百叛軍,這時候哪有再繼續封鎖楚王府的心思?只是沒有接到進一步的命令,也不敢輕易撤離。

但待到柳西林率五百余勇卒如狼似虎的殺出來,見用弓弩攔阻無用,戰志便如堆起的沙塔,就差最後一捅。

街壘護墻才齊胸高,淮東武卒沖到近處,將門板反過來搭上去,就形成梯道。當前數十甲卒身穿厚甲,揮舞陌刀、刺槍等重器,在兩翼弓弩手的掩護下,強登上梯道,跳下護墻,殺入叛軍之中。

隨著越來越多的甲卒沖過街壘,王府北門的叛軍便抵擋不住節節敗退。起初進退還有章法,倒不曉得誰帶頭奔逃,這數百殘兵便一窩蜂的逃散開。

柳西林不理會這些殘兵敗卒,城裏叛軍主要還是集中在北城,他領人直接往東城門而去。

柳西林率部從楚王府殺出來,徐州城三千叛軍最後一點戰志就告崩潰,先是西城半營叛軍棄城門而出,繼而封鎖楚王府南門的五百六叛軍撒開腳丫子往北城逃去。東城門三百余叛軍,守將還想頑抗,但在柳西林率部攻上來,守將便給部下一刀砍掉腦袋,余者紛紛跪地投降求饒。

城裏叛軍竟是如此不堪一擊,李良率騎兵遊弋在城外,攔截出城逃亡的叛軍,一時間不急於進城。柳西林便留下一都隊兵卒守住東門,繼而率部往陳韓三的制置使司衙門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