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逐鹿 第三十二章 水煮田雞(第2/2頁)

多造圍攏屋,多造土圍子,是為將來限制東虜騎兵向淮泗地區滲透做準備。也許堅固城池不會那麽容易失守,但東虜騎兵分散開來,繞過堅城進行滲透打擊,將很難防犯。

數艘船從對岸泗陽城寨所在的飛霞磯駛來,很快就在山陽縣城北門外的碼頭停泊。林縛前腳剛回行轅,張苟、李衛帶著馬蘭頭進城來。

林縛立刻在行轅官廳接見了馬蘭頭。

在淮泗戰事期間,林縛與馬蘭頭遙遙相見過,幾乎沒有留下什麽印象,雙方畢竟離得太遠了。

馬蘭頭能渡淮來,說明流民軍確實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面對淮東的誘惑,無法拒絕。是馬蘭頭過來,而不是劉妙貞親自過來,是他們根本不可能放棄對淮東的戒備。

當前情況下,劉妙貞、馬蘭頭等人要接受淮東的暗中資助,根本沒有提條件的余地。再說劉妙貞、馬蘭頭等人最重視兵權,只要林縛不要求他們徹底的放棄兵權,他們對其他的條件也不是那麽敏感。

事實上,特別是林縛所提的口糧分配,劉妙貞、馬蘭頭等人更不可能拒絕。

相反的,從十余萬兵馬,裁減到三萬,又能每月得一萬石米食養軍,差不多每個兵卒每月能有三十多斤的口糧,將能保證充足的戰鬥力。戰鬥力絕對要比只能吃半飽的十余萬兵力要強。

其他約四十萬人,每人每月能分得七斤口糧,想吃個半飽也很困難,但勉強活下來卻不成什麽問題。

至於如此大量的糧食要如何運輸,會有一些問題,不過泗陽、沭口都是淮東軍的軍管區,即使會有些消息會傳到劉庭州、嶽冷秋的耳朵裏去,只要不給抓住把柄,就沒有什麽大問題。

就是在江寧,在朝廷,主張招撫的官員也是大有人在。燕北防線的崩潰幾乎是可以預期的事情,即使給人抓住把柄,又如何?

林縛在官廳接見馬蘭頭的當兒,宋佳拿了一封文書進來,是朝廷下放給地方的告函樣式,她走到林縛身邊說道:“朝廷起復周宗憲出任兵部尚書了!”

東虜第一次破關寇邊時,周宗憲是當時的兵部尚書,後因這事給削職為民,之後一直是李卓擔任兵部尚書一職。李卓執掌薊鎮期間,朝廷並沒有委任新的兵部尚書,一直都是由左侍郎王吉元主持兵部事務,這時候突然起用周宗憲,實際就是邊軍換將的第一步。

要是能在松山一線拖延到春後,李卓絕對不會吝惜個人聲名。但是他讓高宗庭送血書來淮東,就是料到他沒有辦法拖不下去。朝廷會奪他的兵權,會派他人或直接讓監軍使郝宗成來接替他的位置,率薊鎮邊軍去打遼陽——這才是北線戰事邁不過去的最大的坎。

林縛對這個有所預料,但消息真正傳來,還是令他很難接受,說道:“這才幾天的時間,朝廷連這點耐心都沒有?”

馬蘭頭看張苟一眼,他對周宗憲出任兵部尚書沒有什麽概念。流民軍將領的視野很窄,即使像馬蘭頭這樣在流民軍裏算很有謀略的將領,其視野也只局限在河淮或江淮地區,對北邊的戰事了解很少。

張苟也是到淮東之後,視野才真正打開,周宗憲出任兵部尚書,也許意味著燕北防線崩潰的第一步。

林縛看似平靜的將宋佳拿來給他看的告函丟在桌角上,正著身子對馬蘭頭說道:“事情差不多就在這樣,我也不希望兩家兵戈相見,生靈塗炭……你回去,要是覺得這邊的條件能夠接受,三天後就派人到泗陽來領第一批米糧吧!之後,我會派張苟、李公監督你們那邊的執行情況……”

送走馬蘭頭後,林縛回官廳,立即簽署了從工輜營撿選健勇對長山營進行擴編的命令,派人快騎送回崇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