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山河碎 第三十七章 親衛營新卒(第2/2頁)

看到北灘築堤與訓練的情景,劉庭州腸子都悔青了。才半個月的時間過去,劉庭州就知道上了林縛的大當,但是木已成舟,他難道還有能力將六千流民壯勇強行解散?

事實上,六月初八那一天,在城中編訓才七八天的六千流民壯勇一隊隊整齊的往城外開拔,劉庭州就知道上了林縛的大當。

在他看來,林縛也許不能說謀略天下無雙,治軍之能則足稱天下無雙。劉庭州還沒有看到誰能在七八天時間裏,將六千新募流民壯勇一隊隊整齊地拉出城去,怕是拿去與普通的流民軍野戰都沒有問題,守城更是綽綽有余。

以前都說林縛募三千民勇北上勤王擒獲得燕南四捷是運氣使然,今日親眼目睹,才知道林縛治軍之強天下無雙。三兩月而成強軍,他人斷不能,林縛卻易如反掌。

劉庭州是沒有看出其中的竅門。

以一人之力,就想要在七八天時間裏將六千絕大多數都目不識丁的丁壯整齊的拉出城去,遠遠不夠的。但是將這六千新募民勇在七八天時間裏作為一支軍隊成功運轉起來的,不是林縛一人,而是三百多合格武官、老卒組成的一個完整指揮體系。

護衛林縛日常出行的親衛營武卒本來就是選自精銳的精銳。十五卒之首的旗頭,六十卒之首的都卒長,要是在七八天時間裏,都不能讓手下新丁拿著兵器,穿著鎧甲走出整齊的隊列來,哪怕這些新丁都是目不識丁的文盲,他們都可以回家抱孩子去了。

當世作戰的指揮體系是以旗鼓、燈火傳訊為主,輔以傳令兵。林縛對隊列不看重,但在軍中加強了哨將一級的指揮職能,加強了營對哨的傳令兵通訊指揮,以彌補旗鼓、燈火傳訊指揮的不足。

要想一支軍隊運動起來,通常情況下只要需旗頭、都卒長以上級別的基層武官能夠理解頗為復雜的旗鼓、燈火傳訊指揮體系,就能保證隊伍不亂,拉進戰場作戰。

想要普通士卒都能理解旗鼓傳訊體系,這支軍隊怕是訓練三五年都做不到。

之前的戰訓識字班,之後的戰訓學堂,初級班教習學員,第一個要學的就是旗鼓、燈火傳訊指揮,真正的簡單識字,戰陣格鬥及簡單戰術學習都要排在這個後面。這也是林縛從後世士官制度裏選擇一些適應當世的內容,加以變化而已。

即使後期戰事減少,無需保持這麽多的兵力,普通士卒可以解甲歸田,但是合格的士官必須儲備起來,還要進一步的加強。戰事緊張時,就可以以這些士官為基礎進行大擴軍,補以士卒,加以訓練,短時間裏就能拉出一支強軍出來。

勤王之前,林縛在江寧募流勇而編成的三千兵馬北上,不過是這一治軍理念的雛形罷了。以集雲武衛、長山島精銳為基層武官骨幹,再以經過初步輪訓的民勇為主,雜以募勇,短時間就得一支野戰精銳。

此時林縛已經在崇州站穩腳跟,這一招自然也就玩得爐火純青。

要是沒有現成的武官指揮體系直接植入,要從六千民勇裏層層選拔出合格的旗頭、都卒長、哨將、營指揮來,都不是三五個月能做成的事情,甚至要拿無數殘酷的血腥戰鬥進行磨礪,才能最後成長為雄壯之強軍。

十營親衛都選自徐泗地區的壯勇,身強力壯,習武者的比例也很大,再訓練一段時間,拉出去剿剿匪,打打弱敵,適應了戰場的血腥,就堪比流民軍裏的能戰之兵了。

林縛穿著給太陽曬得炙熱的青甲,內襯給汗水濡透了一遍又一遍,滿身汗臭,正站在堤上舀涼開水喝,看到劉庭州坐帶華蓋遮陽的馬車過來,經過校場裏,看武卒訓練的情形。他忍不住眉頭微皺,與身邊的趙虎說道:“他這時候出城來做什麽?”

這鬼天氣,一向能與民同甘共苦的張玉伯都扛不住,回城避暑去了。

趙虎當然也猜不到嶽冷秋從徐州派出突圍的信使又來淮安了。

等劉庭州馬隊靠近,林縛看清坐在劉庭州身邊的陶春的臉,才知道是怎麽回事。陶春這回來沒有換一身幹凈衣衫過來,突圍後就扮成老農模樣,也不怪林縛一開始沒有看出來,心想這個陶春上回從徐州突圍出來救援之後還潛回徐州去,對嶽冷秋還真是忠心耿耿啊。

馬車到林縛跟前停下,不等劉庭州說話,陶春下馬車就撲通跪地,放聲大嚎:“請林大人以徐州數十萬軍民為念,發兵吧!數十萬軍民,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也有剛生喂奶的小兒,他們都命懸一線,盼王師北援!林大人不答應出兵,陶春就跪死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