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濤海怒 第六十五章 賑災(第3/3頁)

“原先我計劃著今年秋冬先開挖西山河與運鹽河的貫通河道,使兩水貫連起來。”曹子昂說道:“如今看來,我們可以同時對運鹽河進行清淤……你知道這些天這邊救災營收留的難民有多少嗎?”

“有多少?”林縛問道。

“足足有三萬兩千人,我大略統計了一下,有大半是近年滯留在崇州的客戶!”曹子昂回答道:“真下狠心將崇州隱匿的人口清查出來,秋冬季可以組織十萬青壯同時修築新城,開挖河道不成問題……”

“真要下這決心?”林縛手托著下頜,問道。

“經過這次救災事,民心應該都在我們這邊,地方上雖有反彈,也不足為慮。”曹子昂說道:“時不待人,清查丁口、田冊,刻不容緩。大量的公田給鄉豪世族侵占的扭曲事實,也必須糾正起來。清淤河道,將河灘地、低窪地改造成可耕種的公田,租給外鄉佃戶耕種,可以進一步紮實我們在崇州的根基。實際上,只要汛期過去,西山河與運鹽河之間的貫通河道就可以先組織人手開挖……”

“好,那就放手幹吧。”林縛點點頭,肯定曹子昂的建議。

林縛一直在思考江東左軍的兵源問題。

崇州地位魚米之鄉,當地人即使窮困,多少也能勉強過活,缺乏那種為生存而掙紮的勇悍。雖然可以招募來守土,但是同時考慮到他們對江東左軍的認同感並不是那麽強烈,所以不能將崇州當地人當成可以倚重的核心兵員。

江東左軍成軍的基礎是最不得信任的流民,也創造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光輝戰績。

實際上,對於那些被生存所迫而背井離鄉的流民來說,對土地以及穩定生存的渴求是常人難以想象的,因此而激發出來的勇悍也是常人難以想象的。

然而,流民起義往往難以成事,跟流民個體的武勇與否並沒有多少直接的關系,最主要的是倉促起事的流民組織力太弱,又沒有足夠的軍需後勤保障,所以無法將個體的勇悍整合成一支精銳之師所需的銳利來。

江東左軍當前的募兵基礎還只是安置在西沙島上不足四萬的流民丁口,從四萬丁口裏撿選健勇,形成江東左軍如今正輔兵達六千五百余人的規模,差不多已經達到一戶出一丁的募兵極限了,林縛當前最緊要的是擴大江東左軍的募兵基礎。募兵基礎不夯實了,江東左軍不可能越打越強大。

林縛在崇州首先要爭取、拉攏的還是背井離鄉滯留在崇州的外鄉流民,他要盡一切可能的讓他們在崇州紮下根來,受益於江東左軍,並成為擁護江東左軍的堅定力量。因此而得罪地方勢力,也根本沒有什麽好值得猶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