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濤海怒 第十三章 擁兵自重(第2/3頁)

不管有沒有林續文的配合下,在地方勢力及官府勢力都給摧毀待重建的情況下,林縛在津海做這些手腳輕而易舉。

為解決京畿糧荒危機,盡快地實現往津海倉儲糧,打通津海往京畿的通道,諸多衙門甚至縱容林縛的行為,畢竟組織嚴密,高度受控制的民夫,出役勞工的效率遠比臨時征募的返鄉難民要高得多。

實際上,不僅與林縛同出林族的林續文不會介意林縛在津海培植勢力,地方勢力也不會介意林縛在津海培植勢力。

一方面是林縛對津海原地方勢力有援救、光復之恩。像渦口周氏兄弟等地方勢力代表,都是直接擁護林縛及江東左軍的。至少在河間府給東虜摧殘搗毀之際,唯有江東左軍在萬馬齊喑的困境下,聯合晉中殘兵為他們贏來勝利的曙光。他們即使不念恩情,也要預防日後再落難時能指望江東左軍來救。

另一方面,地方勢力這次給摧殘太厲害了,無數人給擄走、殺害,津海到處都是無主的田地,這些其實就是剩余出來可以給眾人瓜分的巨大利益。渦口周氏兄弟等地方勢力自然也不會貪心到將所有的利益都吃下去,要是林縛與林續文一起參與進來,他們會覺得瓜分這塊蛋糕更有保障。

周氏兄弟將周氏所屬的渦口寨獻出來給津海都漕運司用去改造成儲糧用的津海大倉,都漕運司與津海縣在渦水河南岸劃出四百畝地補償給周氏宗族,實際上周氏兄弟借這個名義在渦水河南岸圈占了大量的無主荒地,一舉成為河間府第一等的大田主。

只要周氏兄弟不鬧出田地糾紛,只要沒有苦主來告,林縛與林續文對周氏兄弟等人的所作所為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甚至可以說是故意縱容。畢竟林家或江東左軍這時候直接到河間、津海來圈占無主荒地就太赤裸裸了,太明目張膽了,也容易受到朝中其他官員的攻擊。大量的無主荒地,與其落到別人手裏,不如落到親近他們的津海、滄南地方勢力手裏。

在津海返鄉難民越來越多,能為開海漕提供充足勞力之後,林縛就跟周氏兄弟提出以江東左軍的名義向周氏宗族租種大量的田地。

周氏兄弟也不是傻子,他們知道誰才是他們真正堅實的後盾。林縛提出這樣的請求,他們就立即投桃報李的將江東左軍在渦水河南岸駐營周邊的兩萬余畝良田一起劃給江東左軍,算是租借。

林縛這時候還沒有借口將六千多民夫都遷到江東崇州去,要讓這些人成為能給江東左軍動員的潛在力量,就要解決好他們的安置問題,並且不能在安置過程中使他們分散開。他以江東左軍的名義向周氏宗族租借兩萬余畝良田,就可以用民屯的名義將六千余民夫集中安置在渦水河南岸。

不過在耕種形式上,他沒有打算分田到戶。集體農莊的形式雖然說長期實行會有種種弊端,但是短期時間裏,在集中力量進行田地改良,修建水利灌溉設施以及互幫互助保持內部凝聚力等方面都有奇效。

林縛決定江東左軍撤出渦水河南岸之後,就將民夫從外圍窩棚都遷入營寨居住,營寨容納不下的,則在營寨周圍建利於集體居住的大型圍攏屋進行安置。林縛還打算以江東左軍在南岸的駐營為基礎,在渦水河南岸建成一座堅固的寨壘,與周氏新寨,北岸的津海新城以及津衛島,共同構成完整的津海防禦體系。

※※※※※※※※※※※※※※※※

寧則臣率第四營大部武卒登船也離岸往津衛島而去。

這時候江東左軍第二營,也是江東左軍最終保留下來的騎營,六百余騎卒紛紛翻身上馬,在周普的率領下,離開津海港碼頭,沿渦水河封河大壩南行。第二營騎卒將在周普的率領下沿海岸線走陸路南行,到萊州灣的渤海縣、萊州縣等地與走海路的江東左營主力匯合。

郝宗成臉色越發的陰沉,劉直坐在馬背上,猜不到郝宗成心裏在想什麽。

雖說江東左軍名義上是護送湯浩信去山東解決昌邑嘩變的危機,但是林縛擁兵前往,威脅山東郡司的意味也太明顯,太明目張膽了。

“即使晉中軍哪邊都不偏幫,若是薊北軍與江東左軍在津海發生沖突,你有幾成取勝的把握?”郝宗成突然開口問劉直。

劉直心裏一驚,暗道莫非郝宗成一直都有動手的心思不成?

林縛有了護送湯浩信的名義擁兵去山東,自然要將江東左營的兵力部署及動向通告津海諸衙門,這樣才能使他擁兵去山東的行為合法化。

林續文等湯、顧系官員自然認為這是極有必要的,戶部派遣來坐鎮津海倉的張文燈等官員以及都察院派駐津海的監察禦史自然是極力反對,沒有將矛頭指向湯浩信,卻聲稱要上書朝廷彈劾林縛輕率調兵,甚至妄說湯浩信是給林縛脅裹著去山東的。郝宗成的態度則成為林縛擁兵前往山東是否合法化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