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濤海怒 第五章 黑水洋

三月十六日這一天,葛存信、周普等人率船隊返回津海。離開時,五千石船二艘,千石船六艘,此時靠港的船隊包括三艘五千石巨舶,十艘千石巨舶。在這些天見慣載量為三五百石雙桅海船的津海人的眼裏,葛存信、周普率歸的,由三桅、五桅大海船組成的船隊無疑是極致壯觀的,都紛紛擁到海塘上來觀看,仿佛是難得一見的盛景。

“這便是林家的船隊?!”湯浩信站在海塘上,看著泊岸的船隊,白胡須激動得一跳一跳,又屈指細算,詫異地問道:“從十六日離開津海返回崇州,往返六千余裏,還要算上卸貨、裝貨的時間,走一趟竟然不需要一個月?”

“認真說來,行了不止六千余裏。”林縛笑道:“他們返程時,走的是外海,繞了個大圈子……”

“走的是黑水洋?”湯浩信愣怔了一下,他萬萬沒有想到林縛為籌備這支船隊並非一時之念!

林縛心想湯浩信還是有些見識的,雖然他在戶部任上沒有管過漕運,卻還是知道黑水洋的存在。

相比較上次從崇州出發貼著海岸線走了一個半月多些時間才到滄南匯合,他們這次走長山島外海域的黑水洋航線,前後只用了十三日,都不用三分之一的時間。船行海上,除了借助風力外,也可借助海洋裏有規律的洋流。

在長山島東面的外海域就存在一股寬度達上百裏的強勁洋流,仿佛一條在外海域腹地帶奔騰不息的巨大河流,源源不斷的由南往北流動。這股洋流之外的海水色湛藍,洋流範圍內的海水望過去卻色澤黑藍,有如黑水。早在六七百年前的文獻裏,海航者便稱之為黑水洋……

黑水洋起源何處,世人還沒有摸清楚,能找到的文獻及有海航經驗的老人能確認至少到南邊的琉求島附近都還不是黑水洋的起源地,以當世人對海洋的認識水平,對洋流的形成原因更是說不出一個道道來,但是不妨礙人們很早就利用黑水洋的流向規律行船。

在林縛的腦子裏,黑水洋與他初中地理課上學到的黃海暖流是重合的,但是他不能十分的肯定,畢竟好些學過的東西都只有模糊的印象。

黃海在當世也不稱為黃海,淮河口到崇州水下淤沙甚多,海水呈黃色,人們將這一段黃海稱之為黃水洋。從淮河口到登州南的海域,海水呈青綠色,又稱之為青水洋。

早在百余年前興海漕時,就開辟了兩條航路:一條航路是黃水洋內海航線,北上船舶貼著曲折的海岸線借風力北上,沿途水淺灘淤,順風疾行,逆風緩行,無風時停泊,船速緩慢。三月間季風向不穩定,走這條航線從崇州到津海,跑上兩個月也不奇怪。另一條航路就是黑水洋外海航線,從崇州出海,直接往東駛入外海域的黑水洋裏,借洋流的強大推動力北上。黑水洋進入渤海之後,貼著遼東半島的西岸北上,直達渤海最北側的海岸線受阻再回旋,貼著西岸也就河間府沿岸的南流,在渤海內形成完整的渤海環流。

黑水洋海路,特別是在進入渤海之前,是處於黃水洋的外海域,風急浪大。抗風浪性質差,結構強度低的中小型海船走黑水洋海路,就較為兇險,稍大些的風浪就可能使船舶解體,貨損人亡。

除了百十年前興海漕時,曾有船隊大規模走黑水洋海路北上外,之後還走黑水洋的海船就少之又少。

除了走黑水洋的風險更大之外,主要原因還是內河漕運興起之後,南北方之間通過海路的貿易需求大為減弱,大型海商船就缺乏生存的空間。倒是沿海短程的海路貿易方興未艾,比如說河間府沿岸,山東半島沿岸,淮河口到崇州,崇州到錢江口。這種短程海運需求卻沒有必要走黑水洋外海航線。

除了一些見過世面的海商、船東、老船民外,時下大部分海商、船東甚至都不知道黑水洋航線的存在。

內河漕運的弊端已無需贅述,特別是末世之季,漕治混亂,矛盾更加的突出。最早在獄島立足之時,當時的顧悟塵又恰恰是負責江東郡的漕運,林縛就在考慮海漕的問題。與李卓不多的接觸,也曾談到這個問題。不過積弊難返,特別是數十萬人指望著內河漕運吃飯,升官,發財,想斷然放棄內河漕運,走海漕,無疑不是末世王朝有魄力或說有能力幹成的事情。

眼下內河漕運河道受到破壞,漕運受阻,朝廷才被迫開海漕,但在絕大部分官員的眼裏,這只是權宜之計,一旦黃河決口堵住,平原府內的漕運河道修復,一切都會回到他們自以為是的正軌上來。

林縛不惜重金,以兩三倍的代價打造結構堅固的快速大型海船,就是要進入外海域航行。

上一回葛存信率船隊北上配合,不趕時間,再說船隊第一次大規模的出海,才選擇稍為穩妥的黃水洋近海航線。這一次,京中糧荒,津海籌糧,林縛只嫌津海短期內的運力不足,再說船隊又有兩次遠航經驗,葛存信這一次便又募了些走黑水洋航線經驗的船民,便試著使船隊淺艙走黑水洋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