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燕雲劫 第十九章 惑敵(第2/2頁)

※※※※※※※※※※※※※※※※

在小泊頭寨對面的海島上,林縛與曹子昂、葛存信等人站在樹葉凋零的灌木林中,注視著小泊頭寨方向,趕來的數千虜騎並沒有給迷惑住,就循著痕跡往南猛撲過去,而是選擇就地駐營。

“帶隊的虜將,倒不是輕易能撩撥的貨色……”林縛輕聲說道,轉身往海島東邊走去。

“他們不往南追,那我就帶第二營趁夜色坐船南行,在陽信南或到濱城縣境內派騎兵上岸,截殺其前哨遊騎。”曹子昂說道:“看他們能堅持多久不動搖……”

林縛停下腳步,望著島東邊豎起來的如林高桅,數艘大帆船及更多的快槳船就藏在海島之後,說道:“那就這麽辦。但你要記住,不可貪戰,殲滅、驅逐其前哨遊騎後,要迅速回縮,使其琢磨不透我江東左軍的部署……”

今年入冬以來,以河間府北境為界,以北的渤海洋面在入冬後就結了海凍,常常從海岸延伸出來數十裏都凍了堅實,可以走人、走馬、行車,但以南的渤海洋面沒有結冰,還能夠行船靠岸。

早在四天之前,滄南鄉民分兩路分別走陸路跟海路南撤之後,林縛也率江東左軍主力上了海船,藏身在海島之後,監視著小泊頭寨周圍的一舉一動。

看到反撲來的數千虜騎並沒有給之前制造的南撤假象迷惑住,曹子昂決定率第四營走海路迂回陽信南,濱城縣境內截殺虜騎前哨,繼續迷惑虜騎。

濱城縣南的外海域屬於後世常稱的萊州灣,迂回過去近三百裏海路,比走陸路要遠了近百裏,但是此時北風盛行,乘海船張帆南行,比奔馬還快,三百裏海路最多一天一夜。

※※※※※※※※※※※※※※※※

無論是長山島,獄島,還是西沙島,圍繞這三島發展勢力,都離不開船。林縛的目光也早就放在揚子江水道與更廣闊的外海域,甚至不惜放棄江寧河口的大部分利益,也是為了獲得更充足的借口來發展集雲社名下的船隊。

除了早期的“東陽”、“集雲一”、“集雲二”三艘千石大船外,林縛更是早在去年五月就以集雲社的名義跟江寧工部下屬的龍江船場訂購了兩艘載量達五千石的五桅大船,這兩艘五千石大船也早在十一月上旬就建成下水。

只是入冬後東南風極罕見,不利帆船北行。

雖說為便於機動,兩艘五千石大船都各備有八支大櫓,這八支大櫓只是用於短程機動,林縛要將五千石大船當成戰船用,就不能完全依靠風力。但即使是空載,從江寧到河間滄縣迂回數千裏海路想要完全通過人力搖櫓而行,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林縛的影響下,林家也為旗下的貨棧訂制四艘千石大船。

林縛率師北上勤王,與林家的利益也密切相關,在兩艘五桅大船造成之後,大鰍爺葛存信就拿著林縛的信函回江寧,又有七夫人幫襯,直接將林家手裏新造成的四艘大船也借了出來,組成兩艘五桅船,七艘三桅船並拖拽十數艘其他各類中型船舶的龐大船隊從崇州西沙島出海。

無風時搖櫓而行,逆風時下錨停泊,順風張帆疾行,只是入冬後多盛行北風,停停走走,一共差不多花了一個半月的時間才趕到河間府海域與林縛匯合。

將滄南四寨不良於行的老弱婦孺近兩千人從海路載走,辛苦一點擠一擠,只需兩艘千石船,留下來的船更多的是為了裝馬,馬匹所占據的空間要比人大多了,而且人能擠,馬匹卻不能擠。

※※※※※※※※※※※※※※※※

藏身島東面的兩艘五桅大船前後通長二十丈,寬四丈,主桅高十二丈,在底艙之上還有一層藏兵艙室,有小窗可作矛孔或箭孔,再上面才是堅固平坦的作戰甲板,圍護齊胸高的女墻。

每一艘造價一萬九千余兩銀,比常規的五桅海船貴了四五倍,但無論是用材還是結構強度,都要遠遠超過常規海船的水平。

乘槳船轉渡到五桅大船上,林縛腳踏著隨海浪微微晃動的甲板,與曹子昂說道:“虜賊強於騎兵,千裏陸路穿行如風,正面沖鋒撼動如山。但是以海堤為疆,虜賊騎兵便是再強十倍百倍,也沒有他們發揮的余力——我們的目光要比布倫山走下來的東虜生蠻更深遠,戰場並不應該局限在陸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