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江東亂 第七章 先手布局(第3/4頁)

事實上,能在大災中存活下來的,除了機運之外,身體素質也十分的重要。海潮灌來,大浪撲襲,即使能及時抓住漂浮物,也要堅持到海潮退去才能活下來。全島兩萬六千余災民,精壯漢子跟壯實的青年婦女到占了大半,老人、兒童跟體弱多病的人溺亡、失蹤尤其的慘烈。

實在難以想象,要這些災民給奢家控制,情況會嚴重到何等的地步!

林縛知道周普心裏有話沒有說完,他是想說這些災民都餓怕了,為了能吃飽飯,還有什麽事情差使不動的?

事情沒有想象中那麽容易,現在除非扯旗造反,不然就不能大規模的將這些災民嚴密的組織起來。崇州縣地方上不會同意,就連顧悟塵也不會同意。

林縛與崇州縣戶書辦李書義約定,此行去平江府籌糧,他要從災民中挑兩百名人手隨行,免得去平江府人手不夠用。這個是相對安全又不容易給置疑的數字,李書義還拖了一天請示過崇州知縣陳坤後再給林縛答復。

人與人是有區別的,拿林景中與林夢得打比方,林景中再經歷幾年,也許辦事的能力不會比林夢得差,但是林夢得的影響力卻是林景中一時趕不上的。

在洪澤浦大亂之前,林景中能力雖強,又有上進的銳志,但是他回上林裏幾乎拉不出什麽人手來。林夢得雖然也是林族旁支子弟,卻能一呼百應,替林縛拉百十人出來不成問題——這便是影響力、聲望的差異。

林縛此時要從災民中挑選兩百人一起去平江府籌糧,“林夢得”式的人手要挑一部分走,“林景中”式的人手也要挑一部分走。這麽安排,不僅能使剩下來的災民更加穩定,將來能將這兩百人籠絡住,才能最大限度的將這次救災的影響力長遠保持下去。

西沙島流民本來就沒有戶籍資料,大災之後更是混亂不堪,設置救災營時,也只是粗淺的以地籍劃分,真正要將兩萬多人的資料掌握透,卻不是一天兩天能做到的事情。

林縛也有足夠的人手可用,畢竟隨船過來有兩百名甲卒、船工、雜役以及胡家人也有一百多人。但是救災諸多事,林縛以毛遂自薦與互助推選的方式從災民中選人,他與林夢得、傅青河等人都不辭辛勞地參與其中,抓住有限的時間與更多的災民接觸交流。為了做到這一點,林縛甚至前期都從海陵府高價購糧而不急著去平江府籌糧。

林縛將救災營地設在西沙島東北的觀音灘,除了此處離崇州距離最近,北望紫瑯山、軍山水寨外,胡家在觀音灘南面有幾百畝甘蔗林。以後要安置這些災民自然也是以觀音灘為中心安置,這給胡家遷入西沙島繼續增加在災民中的影響力提供便利。

為避嫌,林縛將來要將屬於他的明面上的人手都撤走,除暗中留下的人手,對西沙島控制能直接依賴的就只有胡家了。

崇州真要將流民安置在西沙島,自然要當地人中挑選士紳擔任裏長,甲首負責西沙島地方事務,又有什麽借口不挑選胡致庸、胡致誠兄弟?

林縛與崇州縣地方關系肯定是無法修復了,他名義上只是對胡致誠、胡喬逸有救命之恩,所以拉胡家一起參與救災事。但胡家還是要屬於地方上的士紳階層,等林縛一離開,他們跟崇州縣地方是沒有什麽實質矛盾的。再說林縛這時候有顧悟塵罩著,不要說崇州知縣陳坤了,海陵府也不敢真跟林縛撕破臉。

目前,林縛與崇州縣地方聯系,除了李書義之外,就是通過胡致庸、胡致誠兄弟,便是要造出胡致庸、胡致誠兄弟乃地方救災代表人物的聲勢來。

“胡家的甘蔗地在島上甚好。”林縛手指敲著桌板,一邊反復思量一邊說道:“我們等不及郡司拿出具體的災民安置條陳再從容布局,這幾百畝甘蔗地用好,我們就占據了先手。從江寧調來的工匠,明天就能上島。我去平江府後,你們先建圍屋,圍屋也需先壘外墻,除江砂泥就地取材外,青磚、石灰、石炭渣、竹木筋等物,我們從丹陽采購運來。我看外墻基寬不要少於三尺,我將圖形大致畫給你們,具體怎麽建,等工匠過來,你們商議著決定……”

西沙島雖然是荒島,但是島上土地性質都屬於官田。就便是除開這個,在郡司與海陵府、崇州縣地方都沒有就流民安置拿出具體的條陳之前,林縛也無法大規模的在觀音灘建一棟可容納八十戶到一百戶的大圍攏屋建築以安置流民。

胡家有制糖作坊,需要種植大片的甘蔗林,才花了些錢財買通崇州縣的官吏在觀音灘搞到三百多畝甘蔗田。林縛還可以借胡家的名義先在這片甘蔗田裏建兩座內圍樓來先有了落腳點。

奢家人應該能看到西沙島受災中的大利,此時奢家人還沒有出面,卻不得不防。紫瑯山廣教寺形跡可疑,蕭濤遠在軍山水寨的部署也始終是威脅。在西沙島上沒有堅固可靠的落腳點,林縛在島上留下再強的精銳,也會隨時會遭到致命的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