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16章 兌換寶貝

“行了,你且下去吧,與群臣打好關系,為商部的組建鋪好道路。”劉辯擺了擺手,讓糜竺離開。

“草民告辭!”糜竺拱手退下。如今劉辯納糜貞入宮,糜竺便是皇親國戚,以糜竺的交際能力和身份,與群臣打好關系很簡單。

糜竺退下之後,劉辯便沉思起來。如今袁術被滅,各路諸侯經過這一場戰事,短時間都要潛心發展,都沒有能力發動戰爭。

而劉辯的勢力,為了爭奪南陽,戰爭持續了一年多的時間,從建安元年三月初進攻南陽,到建安二年六月左右撤出汝南,足足用了一年多的時間。

七萬左右大軍一年多的消耗,足足讓劉辯用盡了雍州和洛陽幾個糧倉的積累。

並且陣亡戰士的撫恤,南陽又從汝南引來了二十萬的百姓五萬安置,南陽擴充兩萬兵馬,還有樊城被毀後的重建。這一項項,都要巨大的花費。

劉辯知道短時間,最起碼三年之中,無法發動太大的戰爭,大的戰爭,便是滅國之戰,就像滅袁術之戰,前後持續一年多,發動七萬大軍,幾年積累的糧草用盡。三年之內,劉辯沒有實力發動這麽龐大的滅國之戰。

袁紹如今雖然勢危,但想要滅了袁紹,可沒有滅袁術那麽簡單,並且滅袁紹,趙匡胤等許多諸侯絕對不會坐視不管。所以滅袁紹,劉辯一定要慎重再慎重,這一戰對他太過重要,絕不能有絲毫差錯,否則一個不慎就有可能斷送劉辯的大好局面。

休養生息,積蓄實力,雷霆一擊,剿滅袁紹,是劉辯這幾年定下的基調。當然滅國之戰是不能輕易發動,但小打小鬧,陰謀詭計不斷消弱袁紹的實力,一旦有這個機會劉辯是不會放過的。

既然這幾年的主調是休養生息,劉辯自然也要定下具體的策略,而不是采取無為而治的積累國力。劉辯需要的是,制定出具體的目標按照目標進行強國策略。

商部的建立,劉辯可以說是預謀已久,又臨時起意的。

首先是國家的制度,劉辯早就想改三公九卿為三省六部,早在幾年前,劉辯就創立了醫部,如今商部在出,就是為三省六部做準備。不過這個政策還要等三公退下才行,這個也要慢慢來。但,這個不妨礙商部的組建。

正好糜竺來投,糜竺此人才能上,四維是武力59,統帥63,智力87,政治89。這個四維中規中矩,能力不弱,但也不強,但糜竺勝在忠義,雖然為商人,但在大漢卻是個名士。以糜竺的能力資歷擔任商部的部長完全足夠。

因為糜竺的到來,劉辯臨時起意便決定組建商部,但其實發展商業眼下並不是最好的時機。畢竟大漢是農業為根本的國家,發展商業雖然能促進繁榮,但效果也就那樣,並不能在短時間,將大漢發展成大宋那樣繁榮。

“眼下發展商業確實有些急躁,商業發展勢必會對農業造成沖擊,朕卻要想個辦法,補上這個缺!”劉辯沉思道。

商業發展起來的局面,就是人人逐利,荒廢農田,人是要吃飯的吧?沒有人耕種,還有吃的嗎?商業發展起來就會對農業造成沖擊,這是商業發展最大的弊端。

也可以說是這個時代的弊端,後世外出打工,行商之人多如牛毛,農村之中種田的幾乎沒有幾個人,但卻能以很少的土地,養活十三億人口!除了從外國引進糧食之外,生產力的發展,是根本原因。

打個比方,大漢一畝地一年能生產出兩百斤糧食,一年能播種一次。而後世,一畝地產八百斤,一年能播種三次,也就是說同樣的土地,在大漢一年收獲兩百斤,而在後世,能收獲2400斤。

一畝地的收獲在大漢能養活一個人,在後世,能養活十二個人。

這是天壤之別!

發展商業會讓百姓放棄農桑,但若是能夠提高生產力,便可以補足百姓經商放棄農業的這個空缺。

以劉辯系統之中的各種技術,發展生產力,提高糧食產量,是輕而易舉的。後世優質種子,肥料的制作,劉辯表示太簡單。若是能夠將糧食產量提高五分之一,劉辯治下百姓一千萬有余,提高五分之一,便能多養活兩百萬百姓。

試問劉辯發展商業,能讓兩百萬百姓放棄農桑去行商嗎?在這個重農抑商的年代,在加上劉辯準備建立商法,加以控制的情況下。最多也就幾萬人肯冒險行商。如行商的人,是不會有多少的。

劉辯發展商業,鼓勵百姓經商,卻一邊發展生產力,提高糧食產量,補充這其中的空缺。仔細對比之下,便會發現其中落差的恐怖。而這個空缺不止能補住,並且還無限增強,形成一個參天大樹!

當然,這要看劉辯憑借系統中的技術,能夠提高多少的糧食產量。

提高一成,便能多活百萬百姓,提高兩成便是兩百萬,若是這個數字,能夠呈倍數增長,劉辯手下的糧食就會無限增加,多到吃不完了。這些東西,都是底蘊,能夠用來發動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