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15章 劉辯強國

糜竺與一眾門客被帶到了青州劇縣,孔融當即宴請糜竺。至於陶商兄弟,卻不在宴請之列,一個沒有絲毫作用的公子哥,誰也看不上了。

席間,孔融向糜竺問道:“子仲啊,如今你家產盡沒於徐州,不知日後有何打算?”

“哈哈,想當年陶朱公千金散去還復來,我雖然沒有陶朱公治國安邦運籌帷幄之能,但從商一道,卻學了他的本事。雖然沒有了徐州家產,但只要我在,遲早還會還復來的嘛!”糜竺哈哈大笑道。

陶朱公便是範蠡,他是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經濟學家,好似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一般。早年他協助越王勾踐復國,三千越甲吞滅強吳。然而帝王者,能同甘苦,共患難,卻不能同富貴?試問勾踐早年的齷齪忍辱負重範蠡知道的一清二楚,勾踐豈能容他?

然而範蠡也早早看清這一點,勾踐復國之後,範蠡歸隱,改名換姓,期間三次經商為巨富,三次散盡家財。範蠡一身的榮譽,廣為後人所知,也就不一一列舉了。

糜竺自比範蠡,雖只是經商一道,卻讓孔融不敢小覷。

士農工商,平民四個等級之中,商人的等級是最低的,被視為低賤的行業,因為商人重利,無利不起早,這種人最為人所鄙視。

但劉辯卻推崇商業,或者說不叫推崇,而是鼓勵其發展,以儒家仁義的思想治國,劉辯也不好做的太過,商人重利,而治國是仁義,如此思想發生沖突,對國不利。

而且商人是流動群體,不利於管理,是社會不穩定因素,若是推崇商人,那勢力百姓也會追逐利益,但國家是以仁義為本,如此一來,社會也就亂了。

這就是封建社會重農抑商的根本,根本原因便是穩定統治者的地位,國家的穩定。

好在糜竺為人仁厚,家族雖然以商起家,但救濟百姓這些事情是常有的,雖是商人,但地位卻非常崇高,饒是孔融這個孔子的後人,儒家的代表,也厭惡不起這以商起家的仁者。

聽了糜竺的話,孔融還哈哈大笑道:“子仲果真有陶朱公風采啊,不知子仲是要前往洛陽還是留在長安呢?”

孔融倒想糜竺留在青州,糜竺若在青州發展的話,勢必能帶動青州的發展,造福於民,徐州富庶,其實與糜家的推動有很大的關系。

子仲思考片刻後說道:“還是去洛陽吧,小妹還在青州,如今陛下要納她入宮,我正好護送他們去洛陽。”

孔融略微有些失望,還是笑著點了點頭道:“那既然你決定去洛陽,老夫便派遣秦瓊將軍隨行保護,正好也將青州的情況告訴陛下。”

主要還是糜貞太重要了,孔融也不得不慎重,畢竟從青州到洛陽,只有兩條路,一條是經過兗州,一條是經過冀州,都是敵對的陣營,稍有不慎的話,被敵軍抓捕,就不好了。

“如此便多謝使君了!”糜竺大喜道。

宴罷,第二日秦瓊待帶著數百士卒,喬裝打扮成商旅,從冀州向著洛陽趕去。冀州相比兗州,防禦要松散一些,也好對付一些。半月之後,一行人有驚無險的抵達了洛陽。

來到洛陽之後,劉辯便接見了糜竺,糜貞,糜貞,劉辯自然是看得上了,當即便命人挑選黃道吉日,納糜貞入宮。

而糜竺,卻被劉辯召進了書房,秘密商議大事。書房之中,劉辯取出一疊文案給糜竺觀看,而他自己卻在處理政務。這文案很厚,大概數十頁之多,糜竺看了半天,卻在不停斟酌,臉色變幻莫測。

足足看了兩個時辰,糜竺才放下文案,看著劉辯苦澀道:“陛下有心提高商人地位?發展商業?”

顯然,糜竺手中的文案,是劉辯起草,關於商業建設之用的。

但聽了糜竺的話,劉辯卻搖了搖頭道:“地位?士農工商都是百姓,沒有好低。他們都是朕的子民,朕自然一視同仁。分為四個等級是因為士是讀書人,地位自然最高,而大漢農是根本,農民自然排第二,工人次之。而商人嘛,商人重利,是社會不安定因素,所以排在最後。”

“可陛下的文案之中,卻是要組建商部,發展商業,如此一來,天下人人追逐利益,無人侍農桑,勢必會對農業造成沖擊,動搖國本。草民雖然是商人出身,陛下此舉大興商業,但草民更為國考慮,希望陛下不要發展商業!”糜竺苦澀的搖了搖頭道。

劉辯眼中滿是贊賞之色,這文案的內容,是一系列刺激商業的政策,計劃。若是一般人看了,一定會趁著劉辯大興商業的機會,狠狠賺一筆,而糜竺雖然是商人,卻為國家考慮,勸諫劉辯不要興盛商業。其仁厚忠心,讓劉辯佩服。

商人就是這樣,是儒家仁義社會的毒瘤,沒有哪個統治者會發展商業,使自己的統治發生動蕩。有的,只是不斷抑制商業,劉辯的想法,糜竺不懂,也想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