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第3/5頁)

師師非常感激趙佶對自己的良苦用心,卻又覺得他對自己用心過甚,後果堪憂。趙佶前來視察鎮安坊重修工程竣工狀況的那日夜裏,蕙兒心直口快地道出了她的憂慮,令師師心頭的不安又暗增了幾分。但這種心緒卻是對人講不得,即使是對蕙兒,亦不便過多地議論,只好默默地積埋於胸臆間。這次眼疾的生發,雖未見得與此有直接關系,但其間的間接關系,應當說不是一點沒有的。

趙佶一聞自己得了眼疾,就火急地帶著禦醫趕來。而且為了給自己朝夕舔目,竟可置朝上宮裏諸事於度外,在這鎮安坊裏一待就是三四天。這種對自己的極度體貼關愛態度,確實令師師感動不已。可是,作為一個皇帝,他如此用情用心於自己這樣一個女人身上,是應當的、正常的嗎?這對於他,對於我李師師,乃至對於整個的大宋王朝,將會造成什麽影響,帶來什麽後果呢?

正冥思默想間,聽得蕙兒在旁喚她吃藥。師師淺淺地嘆了一聲,走到案邊,端起大瓷碗一點點地將湯藥啜下。蕙兒瞅著她那幽幽的神情,勸道,姐姐又在想什麽呢?好不容易調養得眼睛消了腫,莫要多思多慮了。若再憋出點什麽症候來,可不又麻煩了嗎?

師師輕輕搖搖頭道,我也不願想那麽多,卻是心不由己。你說,我應當如何勸勸皇上呢?蕙兒道,皇上對姐姐的這番癡情,怕是勸也難勸。這些天我看著皇上對姐姐百般殷勤地照料,也是感動得不得了。你還能再說他什麽呢?師師道,如若大家都是尋常百姓,一個女人能夠得到一個男子如此專注用情,那真是天大的福分。可是,他是皇上啊。蕙兒脫口道,就是,我看他這個人的性情,原本就不適合當皇上。他如果不是皇上就好了。

話音未落,蕙兒即自覺失言,面色灰白地掩了口。師師激靈一下站起來,向著窗外看了看。所幸外面無人。兩個人面面相覷,好一會兒工夫才緩過神來,內衣皆被冷汗浸透。

關於趙佶為李師師舔目療疾之事,張迪等一幹人嚴遵聖旨,不敢向外透露一個字。但趙佶因探視李師師而留宿鎮安坊,連續三四日沒有回宮,這卻瞞不了人。

劉安妃很快便聽說了這件事。她看到回宮後的趙佶是一副神色欣然之態,料是師師之疾已無礙,失望兼氣惱得幾頓飯都沒吃下去。劉安妃入宮這麽多年了,幾曾見到皇上對後宮裏的哪位娘娘,包括皇後以及她劉安妃本人,表現出過如此程度的關愛?如果聽任事態發展下去,一旦皇上哪一天突發異想,竟將那李師師接進宮來,如之奈何?

這並不是沒有可能的事。只要皇上一句話,說辦也就辦了。

到那時候,自己將會被冷落到什麽地步呢?

或者李師師再向皇上進點讒言,自己一不留神竟被打入冷宮,孤苦伶仃地幽禁一生,也算不得什麽稀奇。前朝往代發生在失寵嬪妃身上的悲慘故事,劉安妃聞聽得多了。

此事絕不可等閑視之,我劉某人絕不可坐以待斃,還須得積極應對主動出擊。

如何出擊呢?

劉安妃考慮,現在應當是雙管齊下。一只手對付趙佶,一只手繼續對付李師師。所謂對付趙佶者,乃是想方設法於宮廷內外大肆制造指責反對皇上遊幸青樓、嫖宿妓女的輿論,迫使趙佶在輿論的壓力下,收斂其放蕩行止,疏遠李師師。而在對付李師師方面,劉安妃反復斟酌,還是使用林靈素比較可靠,於是便又差人去召林靈素來議事。

林靈素自從接受了劉安妃的秘密指令後,除了作法行咒於密室中,還派遣了專人隨時留意打探李師師的起居行止狀況。他在京城裏門徒甚眾,消息靈通,李師師發作眼疾之事他早已得知。這個消息給了他一個定心丸。無論李師師這病是重是輕,其結果是好是壞,只要她病了,即足以證明他林靈素確有異能,絕非是欺世盜名的江湖騙子。所以聞聽劉安妃又召他入對時,他的底氣是很足的。

進入玉真軒拜見過劉安妃,林靈素卻先裝出一副對事態毫無所知的樣子,向劉安妃恭謹地稟道,貧道奉接娘娘旨意後,一直在潛心作法,靈驗與否尚未知曉。劉安妃道,要說靈驗嘛,也算是靈驗,那李師師前幾日患了眼疾重症。林靈素噢了一聲,就向劉安妃拱手道,此皆賴娘娘順應天意襄助貧道法術之故,非貧道一力之功也。

劉安妃呷著香茗慢條斯理地道,不過李師師那眼疾,雖然來得厲害,卻也去得順當。據說只調理了三四日,已無甚大礙了。

林靈素聽出了劉安妃口氣裏的不滿,但他對於應付她的指責早有準備,遂不慌不忙地回道,難道竟有人破了貧道的法術不成?不知在李師師患病期間,有何人前往探視?劉安妃隱含著怨氣道,還能有誰,乃是當今聖上,一直守在那狐狸精身邊,連著待了三四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