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秦國結束篇夢想的完結(1)(第4/5頁)

由於秦王陵的施工圖紙相當復雜,使得秦始皇生前未能看到它竣工。技術人員、施工班組換了一批又一批,都是身體強壯的、日夜不停地修建。秦始皇死後,未完成的工程量留給了秦二世胡亥。雖然胡亥有心按秦始皇的設計完美建成,但是屍體等不得啊,秦二世只得對秦皇陵突擊修建得差不多後先把老子入土為安。

秦始皇下葬後,工程還在繼續。直到反秦大起義的隊伍打進關中,才被迫中止。秦始皇陵的設計圖紙至今都沒有找到,墓葬內那些巧妙的機關設計,一直讓人感覺神秘莫測,它的規模和奢華程度都是空前絕後的。對於秦始皇葬禮的細節,史書記載的也不多。但是從秦始皇陵的規模來看,葬禮的級別也必定是空前的。

秦始皇下葬的時候,秦二世胡亥又顯示出自己的變態性殘暴,他不知道聽了哪個奸臣意見,下令凡沒有生育過子女的始皇後妃以及大批宮女,全部為始皇殉葬。據史料記載秦始皇後宮上萬人為之殉葬。殉葬之前就有,但是如此規模的人殉葬既是空前的,也是絕後的。

為了免遭盜墓者侵擾,讓秦始皇在地下永享安寧,胡亥便想了一個相當殘酷的辦法,凡是參與過皇陵修建的工匠都要隨秦始皇一起埋葬,生怕他們泄露墓室中的機密。這也可能是歷史對秦王陵的結構毫無記載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陪葬的殉葬物也是極多的,由於大多殉葬物都埋在外圍,因此便宜了不少“勇敢”的盜墓者。

經過近幾十年的考古發掘和研究,人們已對秦始皇陵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彌補了文獻記載的不足。整個秦始皇陵園區占地56.25平方公裏,主要包括5個部分:封土,地宮,城垣,寢殿等附屬建築,陪葬坑。封土,即墳丘。它是用黃土堆積、夯築,呈上小下大的方錐體狀。

據說,秦始皇陵原來“墳高五十余丈(115米),周邊長五裏余”。經考古工作者研究,確定原封土的底部南北長515米,東西寬485米,總面積24.9775萬平方米。由於歷經2000年的風雨侵蝕,現存封土已比原來小了很多,但高度仍在50米以上,東西長345米,南北寬350米,面積為12.075萬平方米。

利用遙感技術、地球物理探測技術現已確認,秦始皇陵的地宮位於封土堆地平面下30米左右,東西長約170米,南北寬約145米,呈矩形。地宮內存在明顯的汞異常。物探過程中發現了大範圍、含量較高的汞,且強弱不等,從而驗證了《史記》中有關秦始皇陵地宮內“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的記載的真實性。

秦始皇陵高大的封冢似一座山巒,林木蔥郁,與南面的驪山遙遙相對。墓室位於地宮中央。高15米,東西長約80米,南北寬約50米,墓室周圍有一層細夯土質地的巨大宮墻,夯層厚約6-8厘米,宮墻高度為30米,頂端比秦代當時的地面要高。地宮內有東西兩條墓道,還有十分發達的排水系統,以保證內部的幹燥。

根據考古工作者的介紹,秦始皇陵高大的封土四周有內外兩道城垣。不過現在城垣已經看不到了,目前僅存墻基。經勘測,內城和外城均呈南北向的長方形。內城南北長1355米,東西寬580米。外城南北長2165米,東西寬940米。內外城四面都有門,門上有闕樓,規模之宏大,耗費之奢靡堪稱世界之最。

根據眾多考古發現,秦始皇陵園的整個建築布局都模擬了始皇生前居住的京城的格局,只是將他的王國從地上搬到了底下。這也恰恰說明了他強大的占有欲。皇陵裏有象征皇宮的地宮,也有象征京城的宮城和外廓城。再加上地宮內具有的百官位次以及無數奇器珍怪,構成一幅“千古一帝”的理想宮城圖。

秦始皇雖然建立了不朽的文治武功,但由於科學知識有限,他一生都在尋找仙人、仙藥來延長自己的壽命,以便使自己的統治千萬年延續下去,雖然秦始皇沒有找到長生不老藥,也沒有使嬴氏家傳天下,但是地宮的一切確實經過了兩千多年不變,在某些方面來講,地宮也成了他皇帝夢的延續,至今都未被破壞!

大秦帝國以及秦始皇的統治存在的時間並不長,但是卻創造了一項又一項的世界奇跡。除了長城,兵馬俑作為歷史文化的瑰寶,被發現後,引起了中外考古界的一致震驚。

經發掘,以軍陣形式排列的兵馬俑坑三個。一號坑呈東西向的長方形,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面積為1.426萬平方米。二號坑位於一號坑的東端北側,為曲尺形,東西最長處124米,南北最寬為98米,深約5米,面積約6000平方米。三號坑位於一號坑的西端北側,呈“凹”字形,東西長17.6米,南北寬214米,深4.8米,面積約52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