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秦國結束篇夢想的完結(1)(第3/5頁)

在得到秦始皇掛掉的音信之前,蒙恬、扶蘇接到傳來的偽詔,一向單純的扶蘇拔劍自刎,而蒙恬不肯,便被使者逮捕並囚禁了起來。自蒙驁起,蒙氏家族世代為秦名將。蒙恬本人為秦國掃平群雄出生入死,屢建奇功。統一六國後,蒙恬率兵30萬,北逐匈奴,收復河南,又負責構築長城,聲威赫赫,所以他自信無事。

蒙恬在扶蘇自殺前,一直認為扶蘇太天真,可當災難降臨到他的頭上,他也不由得天真起來。胡亥、趙高必欲置蒙恬於死地而後快,他們派使者手持詔書,前去誅殺蒙恬。蒙恬竟天真地表示要申訴,可哪得允許,最後只得服毒自盡。蒙氏家族為秦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蒙恬卻落得含恨自盡,怎一個慘字了得。

蒙恬有個弟弟叫蒙毅,秦始皇在的時候非常賞識他。然而,一朝天子一朝臣,前皇帝越是喜歡的人和物,大都下場都不咋滴。蒙毅也不例外。而一向剛正不阿的蒙毅在與趙高這類人接觸中,一直都不太給趙高他們面子,既然如此,只有除掉他才能高枕無憂,所以趙高準備對蒙毅進行制裁。

在秦國的歷史上,像趙高這樣的宦官,能夠做到郎中令這種級別的公務員,運氣神馬的當然不能為主要原因了。半輩子混官場的經驗告訴他,處處要小心,他一邊急切地想對蒙毅進行打擊報復,另一邊又不願意親自出馬,想來想去,只有借秦二世胡亥之手除掉蒙毅,把責任推給領導是最安全的保全自身的辦法。

老百姓都知道一個道理:名正才能言順。胡亥登基後,雖然心眼兒不咋地,但是也要追求個名正言順才能踏實,趙高利用胡亥的這一心理,對胡亥說,先帝在位時,曾打算立你為太子,然因蒙毅一再從中作梗,所以使得先帝終於改變了主意。一向對趙高言聽計從且兇殘的胡二世對蒙毅恨之入骨,遂下令誅殺蒙毅。

在秦始皇開創的封建帝國,天下都是皇帝的,至於其他人,哪怕官職再大,在皇帝面前也只有唯唯諾諾的份,除掉了蒙氏哥倆,胡亥、趙高還捏造罪名,把中央郎官以上、地方郡縣守尉也被殺掉和撤換了一大批,並換上自己的親信。二世又對法律進行修改,對人民進行更加殘酷的鎮壓,一時間人人自危。

如果說秦始皇是有點殘暴的話,很多人還能站在不同角度為他辯解幾句,比如都是政治需要或國家需要等,因為畢竟人家有功,畢竟是一代英雄,統一了六國,在歷史上怎麽說都是響當當的人物。而胡亥的名聲就不是那麽好了,簡直就是一個官二代敗家的典型的例子!但天下臣民也只是敢怒而不敢言。

雖然秦二世的殘暴行徑為天下人所不恥,但為了自身安危,那些城府較深的人把這些煩心事兒爛在肚子裏,一直噤若寒蟬。然而這些幸免於難的大臣,雖然表面上唯唯諾諾,看胡亥、趙高的臉色行事,但實際上和胡亥貌合神離,他們在暗中尋找能夠將趙高一黨一招致命的機會,然後亮劍把趙高一招擊殺。

如果說僅僅是一部分人、一部分非自己家族的親信反對胡亥,那說明他的統治還有些許地方可取,可是反對秦二世胡亥的不僅僅是外姓,就連他自己的親屬也站出來反對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子嬰,他指出:誅殺功臣是短視行為,應該立即停止,可此時懸崖勒馬這個詞對胡亥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他根本聽不進去。

雖然胡亥濫殺功臣,起用那些沒有節操品行的人,使群臣失信、鬥士離意,但他對秦始皇的後事還是很上心,一直沉迷於後宮吃喝玩兒樂的秦始皇一生中都在為自己的葬禮做準備,或許“有付出就有回報”這句話用在此時並不是非常的合適,但秦始皇對自己去世之後的規劃確實是有效果的,最直接的表現便是在他的葬禮上。

秦始皇死後三個月,按照遺囑,二世把他葬於驪山北側。那時候他的陵墓還沒有完全修好,雖然規劃了一輩子,但似乎一輩子實在太短。或許是因為工程量過大的緣故吧,據記載,單為修建皇陵,秦始皇動用了70多萬勞力,沒有挖機、鏟車等大型機械的時代,耗費的人工那是相當的大!

秦始皇王陵工程量還不僅僅體現在修建上,裝飾裝修工程也是相當的壯觀。墓中設施復雜,棺槨皆用銅汁澆鑄而成。墓室規模宏大,猶如地下宮殿。其中不僅仿照秦廷議事秩序安置了百官位次,而且到處擺滿了奇珍異玩、金銀寶器,以及供君主享用的物品。

據說在秦始皇的墓室上方繪有日月星辰,地上塑有川河江海,墓中還用人魚(可能是指鯢魚)膏制成的燭照明,長年不熄。這些設施對秦朝來說,那是動用了當時最先進的建築藝術與技術,以至直到現在,對秦王陵的古墓都沒有完整地開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