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統一六國篇始皇帝的追夢歷程(4)(第3/4頁)

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在節節勝利的好消息中又一次想到了燕王喜和他的國家燕國,本著斬草要除根的原則,嬴政任命王賁為帥,又一次下達了派兵掃蕩燕國的命令,王賁帶領著所向披靡的秦國越野部隊,一舉蕩平燕國主力,並到處搜尋燕國在遼東的殘余勢力,最終逃無可逃的燕王喜被俘獲,燕國徹底滅亡。

滅了魏、燕之後,東沖西突、所向披靡的王賁並沒有停下他組織的掃尾工程,接著他又帶兵打到了代郡。當年秦軍攻陷邯鄲,趙王遷投降,但不甘心亡國的趙國公子嘉卻帶著一夥人逃到那裏,跑到一個小縣城內自立為王,結果秦軍未大動幹戈就將代王嘉俘虜。這也標志著,秦國完全統一了北方。

公元前222年末,在秦、楚之戰中,通過雙方將士的不斷努力,最終秦國絕對優勢一舉橫掃了楚國,楚國這個戰國赫赫有名的大國徹底滅亡。始皇帝眼看著統一就在眼前,六國統一之勢已成定局,行動便更加肆無忌憚,接著以絕對優勢降服了越君,設置會稽都。長江流域也並入秦國的版圖。

公元前221年的一天,時刻被勝利的消息包圍著的秦王嬴政,拿著戰國地圖,深深地思考著,地圖上滿眼望去,除去一個地方,其他都是秦國國旗覆蓋之處,無論有什麽樣的艱難險阻,也阻擋不了他一統六國的決心,於是他命令王賁再度任總司令,攻打東方六大諸侯國的最後一個:齊。

從春秋到戰國中期,齊國一直是山東諸國中比較強大的一個,也是列國中唯一一個最讓秦國忌憚的國家,有記載稱:“齊國國土面積達方圓2000余裏,國內有精兵強將數十萬,糧食堆積如山丘。”足可見其經濟發達、軍事強盛之強。為了統一大業,始皇帝決心舉全國之力殺掉這只最後的“壯豬”。

公元前284年,當時親政的齊王不小心說錯了一句話,惹惱了燕、趙、韓、魏、秦五國,導致五國伐齊,燕將樂毅也因此揚名,差點滅了齊國,齊國國度臨淄城中的寶物重器都被搶的搶、砸的砸,很多歷史精品文物都遭到損壞,齊國從此走向衰亡。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齊國雖然在戰國後期呈現衰弱之勢,影響力下降得厲害,但要說齊國沒有能夠獨當一面的風流人物,那是不對的,有道是自古多豪傑而少巾幗,齊國不但有人才,而且這位能夠力挽狂瀾的英雄恰恰還是一位巾幗英雄。公元前265年,齊襄王去世,他的老婆齊君王後扶助兒子齊王建執政。

齊襄王的老婆有著卓越的政治才能,行事相當幹練,作風潑辣。由於當時齊王建年幼,還不能有什麽大的作為,因此國中、家中大小事都由母親做主,這也沒有難倒這位巾幗英雄,她一方面小心地與秦國周旋,另一方面又不畏懼強秦的威脅,儼然以一位出色的外交家的形象出現在各大國面前,力主抗秦。

本著交流、合作、共贏的原則,戰國時期的各國大佬們雖然經常發生些不愉快,但他們還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渠道進行溝通聯系,為了展示自己的國威,這些君王們經常通過很多方式交流,鬥智鬥勇。有一次,意氣風發的秦昭王曾派專使給齊國送來一只玉連環,考一考齊王能否解開,想趁機羞辱齊王一番。

秦昭襄王想用一只玉連環考校齊王,借機羞辱齊國,齊王自己沒看懂,就召集手下大臣們共同思考,誰知齊王手下果真無人,各大臣想來想去不得其解。這時,齊襄王的王後站了出來,拿出一把鐵錘,“砰”地一聲將這只玉連環擊個粉碎。然後向秦國專使說了句:原來秦國的寶貝不過如此。秦王也只好吃了個啞巴虧。

秦昭王偷雞不成蝕把米,羞辱齊王沒有達到目的反而連玉連環都被摔得粉碎,得知事情的經過,秦昭王清楚地認識到齊國還是有人才的,因此很多年都不敢對齊國為所欲為。不甘寂寞的他只能把矛頭對準了三晉和燕、楚,齊國也因此四十年沒有遭遇戰爭,給自己的休養生息帶來了充足的時間。

齊襄王在老婆的幫助下過了幾十年的太平君王,他去世後齊王的位置傳給了兒子建,齊王建繼位時年齡很小,而且在君王後溺愛下成長的齊王建性格懦弱,從小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事事依靠母親決斷,甚至在母親臨終前還要死皮賴臉地求母親留下錦囊妙計,以備不時之需,讓王後死亦無法瞑目。

公元前249年,君王後逝世,後勝任宰相。一直對齊國情況關懷備至的秦國打探到後勝的弱點,向他饋贈大量的黃金、玉器,後勝就依秦國說客所言派出大批的賓客入秦學習,誰知這些人在秦國學習歸來後,由於秦國的努力個個變成了秦國的吹鼓手,積極制造親秦言論,齊國內政、人心一片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