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統一六國篇始皇帝的追夢歷程(1)(第4/5頁)

韓非每次在公開場合宣傳停止攻韓的思想,都會遭到大臣的駁斥,但奇怪的是從來聽不到李斯和姚賈的聲音,是李斯境界太高還是他贊同韓非的意見?都不是,他這是在憋著壞呢,李斯深知言多必失的道理,果然在一天的早晨例會上,李斯和姚賈二人找到了韓非的破綻。

按照慣例,韓非正在例會上講解已經說過多次的攻趙存韓的道理,誰知一向打死不開口的姚賈站了出來,指責韓非一派胡語、妖言惑眾。並當場指出韓非宣傳的理念名義上是為秦國著想,實際上存韓的目的是為了弱秦,而且韓非自來秦之後一直提出不和諧論調,如果任由韓非信口胡咧咧,秦國危矣。

始皇帝聽到姚賈對韓非的指責,再次顯示出了對有功之人的信任和推崇,當即認為姚賈之言有理,韓非名為秦國理論外援,實為韓國王室子孫,他的根在韓國,肯定事事都為韓國著想,看看韓非連日來的行為,讓朝野上下不得安寧,嚴重影響了行政秩序,因此始皇帝對韓非產生了深深的懷疑。

姚賈在始皇帝面前挑撥韓非的言論收到效果以後,李斯更是發揚痛打落水狗的風格,向始皇帝說姚賈作為國際行賄大師,遊遍六國促進了各國之間的和諧與發展,得到了國際社會的一致贊同,因此他是個眼界開闊的君子,他的話應該很有見地,而韓非到處挑撥離間,讓秦國君臣煩惱不已,不宜久留。

韓非看到同窗好友李斯主動攻擊自己,非常氣惱,準備和李斯辯論一番,誰知越氣說話越是結巴,一直支支吾吾的讓人不知所雲。姚賈聽到李斯的支持後更是一發不可收拾,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請求始皇帝為了秦國的安定與和諧,為了秦國的統一大業,殺掉韓非,韓非結巴得再也說不出一個字。

來到秦國後,韓非的命運一直掌握在始皇帝手中,始皇帝看到心腹李斯和姚賈今天一直在一唱一和攻擊韓非,從和呂不韋鬥爭的經驗分析,他們看似直抒胸臆,為大秦殫精竭慮,其實還不是想排除異己、獨攬大權,看透不說透,始皇帝沒有責怪李斯姚賈二人,他想的是如何擺平這場爭論。

始皇帝為什麽要邀請韓非入秦,目的當然是想讓韓非的大才為秦國所用。一個胸藏治國術、能敵百萬兵的韓非,確實是不可或缺的人才,但現在看來不但沒能達到目的,反而給國家政治帶來嚴重的不平衡。韓非的到來打破了秦朝行政機構中的和諧局面,重用韓非也讓李斯這群舊臣醋性大發,和韓非之間產生了許多矛盾。

始皇帝雖然年輕,但卻是在戰鬥中學習成長起來的,他用矛盾論的精髓來分析韓非和李斯之間的矛盾沖突,追根溯源,其實存韓攻趙無所謂,韓非的出身和政治傾向也無所謂,有所謂的是由於重用韓非導致李斯等人的權力被弱化,大權旁落韓非這才是這場鬥爭的關鍵所在,總之是矛盾三要素中的利益在作怪。

穩定是發展的基石,而維穩是領導的核心工作,始皇帝縱然是皇帝中的戰鬥機,也不能無視群臣的意見,可韓非和群臣之間的矛盾是個非黑即白的真命題,只有忍痛割舍一方才能帶來朝堂和諧。綜合考慮,為了偶像韓非把手下都得罪顯然得不償失,始皇帝還得靠著這些人幹活呢,看來只有犧牲韓非才能平臣憤。

韓非本來是始皇帝請來的治國安邦之大才,如果要他殺掉豐采絕倫、才華橫溢的韓非,肯定會招來無數的閑話,而且還會受到歷史的譴責,始皇帝可沒這麽傻。始皇帝所能做的,就是把韓非交給李斯去處理,反正有李斯這個替罪羊,韓非生也罷、死也罷,最終都不會讓自己擔負精神上和道義上的譴責。

始皇帝想迎合朝臣的意見除掉韓非,於是他運用自己的權謀之術指點李斯說,大家對韓非的指責都是猜疑,並沒有真憑實據,作為君主,我怎麽能用莫須有的罪名去殺掉韓非呢?李斯和始皇帝相處多年,深通始皇帝辦案的潛規則,於是立即找個無所謂的罪名讓韓非下獄,然後通過各種手段果然審出了韓非的殺頭之罪。

韓非被李斯以莫須有之罪送進大牢後,遭遇到無數的監獄風雲,最後經大秦監獄新聞發言人發表聲明,韓非畏罪服毒自殺,至於藥從何來,自殺經過都沒有詳細說明。等到始皇帝動了惻隱之心,下詔釋放韓非的時候,韓非已經是西乘黃鶴去了,空留始皇帝當場震驚卻暗自偷笑,當然也沒有治李斯司法腐敗之罪。

韓非作為一代大家,做學問可能是無人能及,但說到做人他可就有許多問題了,做人就是難得糊塗,眾人皆醉我獨醒,而韓非偏要在這紛紛擾擾的世界中看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明智之人所作的不智之事。本身韓非忍辱負重,在韓國做個清閑的純粹文人或可混個自然死亡,但他卻選擇了一條最為艱難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