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統一六國篇始皇帝的追夢歷程(1)(第2/5頁)

李斯以為始皇帝爭奪人才為名,組織大軍攻韓,這次名義牽強的戰爭讓韓國陷入了兩難境地。以韓國國力想和秦國搞軍事對抗成功率極低,如果為泄憤殺掉韓非,秦國肯定會以韓國不識相滅掉韓國,為了韓國的最高利益,韓王決定把韓非交給秦國。這種結果是李斯最不願看到的,也為韓非的悲劇埋下伏筆。

公元233年,心情復雜的韓非坐上駛往鹹陽的馬車。塵土鋪天的古道上,在韓王安排下去輔助秦國的韓非百味陳雜。他最大的心願就是治國安邦,可笑的是祖國吝嗇於給他一個展示的機會。四十多年的雨打風吹,他早已經心灰意冷,秦國卻在這個時候給了自己實現夢想的舞台,難道自己要幫助秦王征服天下,包括韓國麽?

的確,作為一名韓國貴族和一名忠實的愛國者,在去秦國的路上韓非非常糾結,自己到了秦國會怎麽樣呢?自己的專業是治理國家,這些理論是花費了大量韓國人的財富才換來的,如果貢獻給秦國,最終秦國肯定會用自己的理論來消滅韓國,這怎麽能對起韓國父老?還有如何面對昔日的小心眼同學李斯呢?

始皇帝對自己的偶像蒞臨秦國一事非常重視,他充分發揮了自己的炒作天才,通過各種宣傳渠道對這一即將到來的時刻進行了憧憬和預測,並且還發表自己將會現身街頭迎接韓非的到來。果然在韓非進入鹹陽時,街頭那是人山人海鑼鼓喧天,始皇帝更是早就出城十裏親自相迎,面對如此禮遇,韓非也表現出了些許的激動。

韓非到秦國之後這些天裏,時刻被始皇帝的盛情款待感動著,不過韓非是個頭腦清醒的王二代,他沒有因為始皇帝的好吃好喝招待迷失了自我,更沒有忘記來秦國訪問的原因和目的,想到祖國人民還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為了解韓國被攻的危機。他寫了一本《存韓》論文,報於始皇帝,規勸其休兵止戈,放過韓國。

韓非在《存韓》一文中親切懷念了韓國作為秦國的小兄弟多年來對秦國的癡情和效忠,用近乎哭訴的方式闡述了始皇帝考慮關鍵時刻拉兄弟一把的必要性,但始皇帝不是慈善家,而是欲稱霸天下的戰爭狂人,想要讓他罷兵,不來點實際利益是不行的。

為了挽救祖國的大好河山,韓非不但強調了韓、秦友誼,還給秦國制造一個比韓國更為可怕的假想敵——趙國。他告訴始皇帝,趙國剛剛取得的肥下大勝,在勝利的鼓舞下,趙王遷肯定又會趁機準備搞合縱以擴大對秦的勝果。秦國現階段的首要任務應該是考慮如何消滅趙王遷的陰謀詭計,而不是欺負弱小的韓國。

始皇帝對韓非的這些論調進行了仔細的分析,最後認為,韓非的話絕非危言聳聽,秦國攻韓確實有弊端。韓國幾十年來在秦國的剝削之下,雖然地盤縮小,綜合國力衰弱,但韓國地理位置優越,是把持東南西北道路咽喉要塞,城堅池厚、易守難攻,要想滅韓絕非一日之功。

韓非運用自己紮實的理論告訴始皇帝,如果秦國陷入韓國戰爭的泥潭,那些有著乘人之危前科的列國肯定不會安分守己,而目前魏國、楚國、齊國、趙國都還有一定的實力,如果他們再來一場規模巨大的合縱攻秦,秦國必將很難應付。所以韓非認為秦國應該立即停止侵略韓國,聯合魏楚孤立趙國,再去消滅趙國。

不知道韓非、張儀、蘇秦是不是好朋友,但他在始皇帝面前的表演明顯有著這二位的痕跡,他盡量擴大了秦國攻韓的危害,更是把趙國危險論上升到一個隨時可能發生的高度,其實這是一個明顯的悖論。自從秦國成功崛起之後,六國完全生活在秦國的侵略恐怖之下,精神已經垮了,哪還有什麽亡國滅種的危險?

始皇帝出於對韓非的個人崇拜,頭腦有點發脹,準備下令停止攻韓。這時一直頭腦冷靜的李斯給他潑了一盆冷水,他覺得韓非的論調完全是極端民族主義思想在作怪,是典型的救韓理論,雖然趙國也該被打,而且趙國確實有號召合縱的嫌疑,但這都是建立在秦國攻韓不利的條件上,因此,加速攻韓才是正道。

這期間,趙國和齊國兩國高層互訪不斷,在兩國的交談中每次還都能聽到有關聯合抗秦等敏感詞語,受到了秦國的廣泛關注,秦國對此也進行了強烈抗議,督促兩國應該在以秦國為首的聯合國框架內解決世界爭端,而不是搞小動作,並公開聲明為了防止第三勢力的崛起,他們可能會消滅韓、燕兩國。

看到自己好不容易爭取到的存韓方略要被李斯攪和,韓非內心那是相當憤怒,眼看始皇帝已經答應停止進攻韓國,沒想到在李斯的忽悠下,始皇帝又改變了主意,更可氣的是李斯還認為秦國應該加速進攻韓國,如果這成了事實,韓非忍辱赴秦的願望又成了一場夢,讓韓非如何面對韓國父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