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秦皇起始篇我的未來不是夢(4)(第4/5頁)

秦國雖然在戰國獨領風騷很多年,但其他六國已經存在幾百年,各國之間利益互相糾纏、關系錯綜復雜,況且都有自己的軍事文化背景,這些都有可能給秦國的統一制造麻煩。在這紛亂的世界上到哪裏去尋找適合秦國情況的一統天下方針呢?秦始皇想到了那個楚國人李斯,他相信在他那裏能夠找到答案。

此時的李斯在秦國如魚得水,他不但學富五車,整人很有一套,而且憑借掌握著高新技術,對六國的脾氣秉性也進行了分析,靠著經驗及對六國性格的研究,結合當時秦國的局勢,提出了總的戰略方針:由近及遠,集中力量,各個擊破;先北取趙,中取魏,南取韓,然後再進取燕、楚、齊。

然而由於專業的不對稱,李斯雖然考慮過秦王統一六國方針,但很慚愧並沒有一個切實可行的操作方案,李斯的專業是法家,精通的治國之術,要考慮謀國之策,他只能幹瞪眼。不過李斯既然深通權謀,肯定知道如何為領導分憂,他為領導推薦了一個叫尉繚的外國軍事專家,並介紹了這位專家的最新科研成果——秦滅六國方法論。

戰國時期的尉繚是個神秘莫測的高人,江湖上對尉繚的介紹有兩個版本,一是魏惠王時期的尉繚,拜鬼谷子為師,職業是軍事理論家,曾出版《尉繚子》一書,記載了兵法二十四篇,後來定居了魏國。二是李斯介紹的尉繚,也是位軍事家,來自魏國大梁,不過二人年齡懸殊較大,不知是否同一個人。

李斯急始皇帝之所急,為始皇帝推薦軍事家尉繚,以成就其雄霸天下的野心,始皇帝向來求賢若渴,為了顯示自己尊重知識分子,始皇帝規定尉繚的衣食住行與自己待遇相同,這在等級觀念森嚴的時代,簡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就連大功於秦的李斯最後也沒有混到這個級別,可以想象始皇帝對他的尊重。

在紛至沓來的各國業務精英中,公元前236年從魏國來到秦國的尉繚,作為一個優秀而又奇特的特殊人才表現尤為出色。嬴政也對他十分的器重,和他行平等的禮節,同吃、同穿、同住。可見剛剛樹立宏偉夢想的嬴政對人才引進的重視,可謂是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一塊兒上了。

尉繚這個人不但技術能力突出、業務素質高,對心理學研究的也相當透徹,是不可多得的全面型人才。在和秦王嬴政同吃、同穿、同住的那段日子,他對秦王的性格做了相當透徹的分析,最後給嬴政的性格出了份檢測報告:“少恩而虎狼心。”即他事業未成的話,肯屈居忍下,但一旦得志就極易吃人。

經過對秦王性格重點分析得出結論後,尉繚最終看到了自己和秦王相處下去的未來,“伴君如伴虎”,他最終還是決定設法跳槽,總有一天嬴政會容不下他。但是嬴政也不是吃素的,他看出尉繚的跳槽意圖之後便極力勸阻,他任命尉繚為國尉,而且各種能想出的優厚待遇任他選擇。

國尉是怎樣一個職位呢?稱它為軍委主席一點都不過分。在綜合原因的影響下,尉繚工作又加倍地努力,盡職盡責,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自己值那個價兒。他不但建議秦王嬴政承範雎“遠交近攻、各個擊破”的策略,還進獻了離間六國諸侯的整套技術方案,並先後為秦國掃平群雄,建立了巨大的功勛。

在國尉的位置上幹了一段時間,功成名就的尉繚也開始想著掙點養老金了。無論什麽時候,做適合自己的事情都是相當重要的,尉繚子思考再三,綜合分析自己的優缺點,最終他決定出書。接著他就花費了相當大的精力系統地總結了自己對戰爭和戰略、戰術等方面的經驗、觀點,最終寫出了《尉繚子》一書。

雖然始皇帝很尊重尉繚,但尉繚卻對始皇帝評價不高,他曾向學生介紹過始皇帝:恐龍男、陰險、雞胸、聲音難聽、心地不善良、忘恩負義……看來尉繚真是太有個性了,始皇帝給他高幹待遇,卻費盡心機的詆毀始皇帝,但始皇帝並沒有因此處理尉繚,說明尉繚肯定為秦國作出了無人能及的貢獻。

李斯是個小心眼的人,而且還嫉賢妒能,從他後來整死自己的同學韓非子這件事上可以清楚地看出他的這些性格。但像李斯這種為維護自己利益,根本不按套路出牌的人,卻沒有對尉繚下手,排除李斯改邪歸正的可能性以外,只能說明尉繚有著獨特的魅力,這種魅力根本不會讓李斯感受到威脅。

神奇的尉繚在被始皇帝聘為統一六國總顧問之後,給始皇帝上書,對當前形勢進行了簡單而又精辟的分析。他認為目前秦國雖然強大,但秦國的強大給其他六國帶來了嚴重威脅,猶如眾矢之的,人人欲對之,一旦六國形成利益共同體,再次組織聯軍合作進攻秦國,就會對秦國的發展和前景帶來不好的結果。